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案例名称角的初步认识科目数学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提供者课时2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平面图形中辨析角。(3)情感目标:让学生知道周围许多物体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是广东省南海市实验小学二年级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实践操作、讨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同时,所有学生都能比较熟练地操作电脑。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38~41页的例1、例2和例3、例4,教材的编排意图非常明确,旨在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角”这个概念。在他们的眼中所看到的和摸到的都是具体的角,因此从“具体的、直观的角”抽象成“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本节课学习的关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教学时我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熟知亲近的现实的生活进入数学课堂,走进他们的视野,使学生在具体、生动、直观的数学教材中去感悟、发现,从而自然生成“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Ppt课件、计算机设备、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材。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谈话引角1、出示“角娃娃”,问:平时生活中你听说过角,见过角吗?2、揭示课题,明确目标:小朋友们见多识广,见过的角真多,而今天来到我们课堂上的这个“角”它不是元、角、分中表示五角的“角”,也不是长在小动物头上的“角”,而是藏在我们的桌子、椅子、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里的“角”。明确任务,进入情景引入部分设计了一个卡通的“角娃娃”图片,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探究媒体激趣,整体感知。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房屋平面图中的角;钟面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构成的角;西瓜切面上的角……利用课件的闪烁设计突出在这些物体表面都有各种样子的角。2、引导学生寻找教室里的角。3、找一找三角板上的角,共有几个?找到三角板上其中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刺一刺,你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模摸这个角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这些感觉说明什么?4、学生讨论并在课本中寻找答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角?角又有什么特征?”5、指出下面每个角的顶点和边。6、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小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角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动手经历小组合作,从“两根纸条、一枚大头针、两根小棒、一段毛线、一张圆圆的纸”等这些材料中自由的选择材料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哪组想的方法最多。成果展示(实物投影)。教师有意识的先展示学生利用毛线、小棒做成的角。然后展示利用圆纸折成的角。3、师生共同讨论利用圆形纸片折出的特殊的角。4、认识直角,了解三角板上的直角。学生示范如何用三角板去判断一个角是否是直角。(课件演示如何用三角板去判断)用三角板去比一比,下面哪个角是直角?画直角。先组织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画角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