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翻译教学中建构多元互补的教学模式摘要:自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科理论和新的观点流派被用于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当中,呈现出一幅多彩斑斓的多元化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模式画面。建构主义理论已经成为用来研究翻译和翻译教学的一个重要理论之一。本文试图阐述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通过比较和对比两者的优缺点,得出两者并非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建构主义翻译教学模式和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是一个连续体,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关键词:客观主义;建构主义;翻译教学;认知思维一.引言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的翻译理论研究学派蜂起,新说林立。译学研究广泛吸纳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符号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成果,甚至最新的理论思潮,如阐释学、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和建构主义等,都能在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中寻觅到它们的踪影。理论视域的扩展自然会促使翻译教学模式呈现多样性和丰富性。作为备受欢迎的“建构主义”理论勿用说也会经常用来作为大学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以此来试图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个体心理图示不断发生改变、重构。作为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翻译,由于其学科属性,更加适合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其改革的理论依据。近些年来,也不乏有许多论文是从建构主义角度谈论翻译教学的,但是,有些学者在强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时往往否定了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过分夸大以学生为中心而忽视了教师的导向作用,最终导致教师的翻译经验不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教学缺乏系统性、经济性。本文试图阐述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通过比较和对比两者的优缺点,欲指出在翻译教学中建立多元互补的教学模式。二.翻译教学中建构多元互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的传递式的教学,即“老师怎样教我,我便怎样教学生”的观点(kiraly2003:18)。此种模式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纠错为主要教学手段、以教师向学生传授翻译知识和技巧为终极目标。另外,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翻译的终端成果-译文,而忽视了翻译过程中对学生双语转换思维能力的构建与培养。传统的客观主义翻译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1)教师直接把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而且也容易对教师所授的知识消化不良,并且,教师所列举的都是一些无标题的缺乏语境的语段或句子,很片面,很零碎,也很难激起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2)客观主义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就难以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3)客观主义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对学生翻译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在整个翻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双语思维的转换以及个体心理图示的改变和重构。总而言之,传统的客观主义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轻视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具体翻译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对整个翻译过程和语境的把握。尽管传统的客观主义教学模式有其诸多弊端,但是它在翻译教学中仍然具有许多可取之处,如: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便于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并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到上个世纪末,翻译的题材和内容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学、宗教和哲学,翻译也不再被看做是纯粹的语言转换,而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国内外翻译教学的重心也开始从机械的知识传授和技巧讲解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图示的改变和重构,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薄振杰等,2011)。而新兴的建构主义理论恰恰可以用于解释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是对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正日益展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其影响也不断得到深化和加强。2.以建构主义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从自身经验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郑敏宇,2005:66-71)。建构主义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认为学习并非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依据自己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的意义,并在教师和同学的参与和帮助下,能够掌握他单独无法领会的概念和思想。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