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轴对称图形.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8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轴对称图形.doc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轴对称图形.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五章轴对称图形课题:5.1轴反射与轴对称图形课型:新授三维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能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会用对折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理解作对称轴的方法。3、探索轴反射,理解轴反射的性质。4、通过丰富的情境,使学生体验丰富的文化价值与广泛的运用价值。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作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理解轴反射图形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列举识别1、怎样又快又好地剪出这个“王”字。说明:让学生用纸、剪刀剪一剪。2、这个“王”字有什么特征?说明:对折后能够互相重合,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还记得吗?上学期在图形欣赏与操作一章中我们曾剪过双“喜”字,它是什么图形?我们是运用了它的什么性质作出来的?3、在以前,我们已经学过轴对称图形,请例举一些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明:让学生举例以回顾小学所学的知识,丰富学习情境,但要注意学生所举的例子会存在思路偏窄,教师要注意引导拓宽。4、教师展示如下画面的图画:指出下列图片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二、合作探索1、做一做:教师可以启发学生:(1)用对折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2)被折叠的哪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2、交流归纳,总结如下:矩形,菱形、正方形、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六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些图形的对称轴还不只一条。3、试一试:P115练习题三、轴反射1、问:在一张纸上盖上一个印,趁油墨未干之时,将纸张对折得到一个图形,随后打开纸张展平,观察两图形会有怎样的现象?我们上面探讨的是一个图形具有的特点。这里是两个图形关于直线L对折后重合,我们又把它叫做什么呢?2、讲授概念:轴反射——两图形沿着某直线对折后能重合,就叫作该关于直线做了轴反射。其中一个图形叫作原像,另一个图形叫作图形在这个轴反射下的像。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做轴反射,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对称轴;互相重合的两个点,其中一点叫作另一个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3、问:两图形上的对称点有什么特点呢?观察P116图5-6。讨论交流后小结:(1)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试一试:P116做一做,画出树干的另一半。观察思考:所作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形状如何?小结:(2)轴反射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四、小结五、作业:P116设计图案P117A组1题课题:5.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型: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要求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简单图形轴对称性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2、探索并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性质。(三)情感与价值要求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其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探索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难点体验轴对称的特征。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教学过程一、巧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探讨了轴对称图形,知道现实生活中由于有轴对称图形,而显得异常美丽。那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2、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几何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正方形、矩形、圆、菱形、等腰三角形、角、线段。3、刚才有人提出“线段是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二、讲授新课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你能找出它的一条对称轴吗?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与线段垂直的且垂足是线段中点的直线。线段还可以沿它所在的直线对折,使得与原来的线段重合,所以说:线段所在的直线也是线段的对称轴。(1)画一条线段AB,对折AB使点A、B重合,折痕与AB的交点为O。问:OA=OB吗?折痕与直线所成的两个角是多少度?折痕(即线段的对称轴)与线段有什么关系?(2)讨论交流后小结: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作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就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做一做:你能画出线段的对称轴吗?任意画一条线段,然后用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画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做一做:(1)在折痕上任取一点C,沿CA将纸折叠。(2)把纸展开,得到折痕CA和CB。(1)由上面的知识可知:CO与AB有怎样的位置关系?OA与OB相等吗?(2)哪CA与CB相等呢?能说明你的理由吗?在折痕上另取一点,再试一试。(3)那由此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同学们讨论、归纳。从刚才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