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种质资源.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1.1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第二章 种质资源.ppt

第二章种质资源.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育种系第二章种质资源一、概念概念: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称为种质资源。称遗传资源(geneticresources)或基因资源(generesources)水稻的矮化育种与“低脚乌尖”、“矮脚南特”等矮源;小麦的矮化育种与“农林10号”;杂种优势利用育种中雄性不育的资源:水稻的野败细胞质,油菜的Polima细胞质;抗性育种中的病虫害抗性资源等;高赖氨酸玉米Opeque-2,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70%。甜叶菊(sweeteningchrysanthemum)学名SteviarebaudianumBertoni,属双子叶植物纲,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巴拉圭和巴西交界的阿曼拜山脉,现已成为栽培作物。其甜度为蔗糖的100倍,而热能几乎为零。少数优良品种的推广,以及育种单位和育种家在育种中选用遗传基础相同的一些基因资源,从而导致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同一化。将造成以下不良后果:(1)抗逆性脆弱。(2)有利重组的数量受到遗传基础狭窄的限制将使育种工作进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不同的种质资源各具有不同的生理和遗传特性,以及不同的生态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作物的起源、演变、分类、形态、生态、生理和遗传方面的问题。•美国:1801-1850年灭绝了4个植物种1851-1999年灭绝了41个植物种1901-1950年灭绝了45个植物种据估计:400年前每3年消失一个物种,而20世纪以来,平均每8个月就消失一个物种。云南景洪:1964-1965年有21处野生稻群落,1978-1979年只剩7处了。第二节作物起源中心学说1.作物起源中心(centeroforiginofcrops)有两个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又名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性中心。2.最初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中心(primaryorigincenter)。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扩散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形成次生起源中心(secondaryorigincenter)。3.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一年生草本作物间在遗传性状上存在一种相似的平行现象。根据驯化的来源,作物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原生作物,如:小麦、大麦、玉米、棉花等。第二类是次生作物,如:燕麦和黑麦。1.中国—东部亚洲中心:包括中国中部和西部山岳及其毗邻的低地。主要起源作物:黍、稷、粟、高粱、裸粒无芒大麦、荞麦、大豆、茶、大麻、苎麻等。2.印度中心:包括缅甸和阿萨姆(印度东部的省)。主要起源作物:水稻、绿豆、饭豆、豇豆、甘蔗、芝麻等。2A.印度—马来亚补充区:包括马来亚群岛。主要起源作物:薏苡、香蕉等。中亚细亚中心:包括印度西北部、克什米尔、阿富汗、塔吉克和乌兹别克及天山西部。起源作物:普通小麦、密穗小麦、印度圆粒小麦、豌豆、蚕豆、非洲棉等。4.西部亚洲中心:包括小亚细亚、外高加索、伊朗和土库曼高地。起源作物:一粒小麦、二粒小麦、黑麦、葡萄、石榴、胡桃、无花果、苜蓿等。5.地中海中心:大量蔬菜作物,包括甜菜、许多古老的牧草作物都起源于此。小麦、粒用豆类的次生起源地。6.埃塞俄比亚中心:包括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山区。小麦、大麦的变种类型多种多样。7.南美和中美中心:包括安的列斯群岛。存在着大量玉米变异类型。陆地棉起源于墨西哥南部。甘薯、番茄也起源于此。8.南美(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中心:有多种块茎作物,包括马铃薯的特有栽培种。8a.智利中心:重要的有木薯、花生和凤梨等。8b.巴西—巴拉圭中心:主要有花生、可可、橡胶树等特有种。齐文和茹考夫斯基对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Harlan认为遗传多样化中心不一定是起源中心,起源中心不一定是多样性基因中心;有些物种的起源中心至今还无法确定,有的作物可能起源于几个不同的地区。他提出了作物起源的中心和非中心体系(centerandno-centersystem):农业分别独立地开始于三个地区,即近东、中国和中美洲,存在着有一个中心和一个非中心组成的体系;在一个非中心内,当农业传入后,土生的许多植物种才被栽培化,在非中心栽培化的一些主要作物可能在某些情况下传播到它的中心。三个中心和非中心为:中心非中心A1近东A2非洲B1中国B2东南亚C1中美C2南美第三节种质资源的类别(一)地方品种(一)地方品种(二)主栽品种(三)野生近缘种(四)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广东、广西农科院在研究、鉴定现存的稻种资源中,符合要求的矮秆资源只有0.1%,抗白叶枯病的仅占0.3-0.58%,抗稻瘟病的只有0.06%,高光效的2%。所以现代育种工作还利用各种手段创造各种突变体或中间材料。如利用太谷核不育基因创造小麦赤霉病抗源。第四节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一)考察收集1.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