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pdf

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一期末试卷历史考本试卷,共24道小题,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1.生2.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须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知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右图是古人类两颗门齿化石。1965年出土,经古地磁学方法测定其生活年代为距今约170万年前。这一重大发现把中国人类历史年代向前推进了100万年。材料中的古人类指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2.《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①处应该补全的内容是“夏传子,①。四百载,迁夏社。②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③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三字经》A.家天下B.汤伐夏C.盘庚迁殷D.武王伐纣3.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上述材料说明商朝①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②青铜铸造技艺高超③青铜铸造业规模非常宏大④青铜铸造业分工细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后启青铜铭文,现代汉字由它演变而来。材料中的“它”是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行书5.对右侧表格内容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封国只有鲁、燕等六个国家B.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标准C.受封对象以同姓宗亲为主D.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6.下面示意图①处应补充的历史人物是A.老子.孔子B.墨子C.韩非子D7.下面资料显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特点是都江堰建成之初,灌溉面积五六十万亩。后来逐渐延伸到13个县,支流和渠道有500多条,灌溉面积300多万亩,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不断维护和修整,都江堰的灌溉面积超过1000万亩。A.选址科学.结构精巧B.综合C性强.造福千秋D8.右侧资料卡片反映的主题是A.秦国经济的发展B.秦的崛起C.秦的兴亡D.秦朝疆域的扩展9.《史记》记载:秦始皇陵地宫中“以水银(汞)为百川江河大海”。考古工作者对皇陵遗址及周边进行汞含量测定,其结果(见下图)成为确定地宫位置的重要依据。这表明A.秦始皇北击匈奴有了考古依据B.秦始皇陵地宫位于外城墙之下C.《史记》的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D.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相互印证10.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汉武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A.实施“推恩令”B.盐铁专卖C.北击匈奴D.合并郡县11.某同学进行主题学习,他搜集了如下的资料。他研究的主题应为A.传统医学的发展B.道教的兴起C.两汉的科技与文化D.辉煌的史学成就12.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都护府设在乌垒城。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材料重在说明西汉政府A.鼓励开辟海上交通线B.与西域各国友好往来C.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辖D.能直接与大秦进行贸易13.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下面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中叶,汉武帝遣使远航,到达锡兰(今斯里兰卡)②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③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④南北朝时期,我国的茶叶陆续传入南亚、中亚和西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某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B.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D.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15.下面资料反映了东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施政措施,其带来的影响是·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A.农业劳动力严重不足B.滋生了贪污腐败C.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D.导致了社会动荡16.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次战役时间交战双方结果208年曹操——孙刘联军曹军大败,退回北方A.导致了东汉末年州牧割据B.使曹操最终统一黄河流域C.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D.使北方再次陷入分裂状态17.《中国人口史》一书认为,东汉末年人口数量的谷底大致在2224万—2361万之间,而到三国末期达到3000万人。这说明三国时期A.经济有所恢复B.魏蜀吴形成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