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正文).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38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长沙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正文).doc

长沙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以及正文).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1月16日长沙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长沙市委关于制定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长沙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组织和团结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第一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率先基本建成“两型”城市和实现全面小康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是长沙战胜严峻自然灾害、经历重大风险挑战、取得显著发展成就的五年,也是长沙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全面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良好局面。——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增长率来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547.06亿元,人均达67500元(合10000美元左右),年均增长15.4%;地方财政收入达506.3亿元,年均增长2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10043亿元,年均增长2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1亿元,年均增长19.3%。从竞争力来看,长沙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由第12位跃升到第7位,规模工业产值由第15位跃升到第7位,综合竞争力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六,所辖四县(市)全部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从首位度来看,2010年长沙的经济总量、规模工业、社会投资分别接近或超过全省的30%,辖内的税收收入、对外贸易、企业利润分别接近或超过全省的二分之一。——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4∶53.6∶42.0。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1%,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家用电器六大优势产业集群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3.4%,长沙成为全国知名的工程机械之都和汽车产业新的增长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信息、物流、会展、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要素结构不断优化。加大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投入,组织实施“三年双百”(三年引进百名国际高端人才、百项先进适用技术)行动计划和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计划,人才资源后续保障明显加强。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抓手,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市应用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80%。城乡结构得到改善。把加快发展中心城市与带动壮大县域经济统一起来,按照主城区、都市圈、城郊带三个层次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实施公路通畅、电力扩容、安全用水、环境整治“四大工程”,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布局优化。大力推进跨江发展,加快大河西先导区滨江、梅溪湖、大学城、洋湖垸等片区建设,拉开了城市发展的东西两翼。提质改造主城区,大力推进棚改工程和城市综合体建设,重点打造武广新城、省府新城、南湖新城、新河三角洲新城、滨江新城等五大新城,初步形成了河西与河东共同发展、新区与老区协调统一、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的城市格局。城市功能增强。五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了功能性、枢纽型和网络化的城市框架。武广高铁长沙车站建成投入使用,南北货站迁建工程基本完成,沪昆高铁、石长铁路复线、地铁1号线和2号线、长株潭城际铁路和福元路湘江大桥、湘府路湘江大桥、南湖路湘江隧道、营盘路湘江隧道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三环以内全长88公里的“一江两岸”全线贯通;黄花机场改扩建、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顺利推进;长沙引水及水质环境工程建成运行。城市形象提升。连续三次评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新建和提质改造城市公园4个、社区公园27个,浏阳河风光带、圭塘河风光带、岳麓山桃子湖景区、橘子洲生态文化园相继建成,展现了“山水洲城”的新风貌。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引进战略投资者、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以及“走出去”战略取得积极成效,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9%,五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7.8亿美元。——“两型”建设初见成效。成功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沙的改革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狠抓资源节约。探索建立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标准,坚持以标准促进节地;积极做好国家节水型城市试点工作,铺开了管网改造、中水回用、雨水收集等一批示范项目;率先全国出台绿色建筑标准,应用绿色示范技术,推广绿色节能建筑,2010年被列为全国建筑节能试点城市。节能工作成效显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约20%。推进产业退出。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