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详解.pdf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66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详解.pdf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详解.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网址:http://www.kaoyanmeng.com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详解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考试时间:1999年1月31日下午招生专业:各专业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部分(25分)一、(7分)某消费者消费X和Y两商品。已知在该消费者收入和商品Y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当商品X的价格上升时,该消费者对商品Y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试求:(1)请画出该消费者的价格—消费线(即P.C.C)。(2)请根据(1)判断商品X和商品Y分别属何种商品(正常品、劣等品或中性品)?(3)消费者对X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多少?请根据P.C.C线画出相应的X商品的需求曲线,并说明其形状特征。11二、(8分)设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2K2,且L的价格W=1,K的价格r=3。1.试求长期总成本函数(LTC)。长期平均成本函数(LAC)和长期边际成本函数(LMC):2.设在短期内K=10,求短期总成本函数(STC),短期平均成本函数(SAC)和短期边际成本函数(SMC)。三、(10分)请推导完全竞争劳动市场上单个劳动者对劳动的供给曲线及单个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并进一步说明均衡工资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部分(25分)1.运用IS-LM模型,从政府购买支出的角度,分析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并就每种情况做出准确的图形。(10分)2.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说明储蓄率的上升对总产量的短期增长率和长期增长率的影响(假定其它因素未变且开始时经济处于稳态(steady-state))。(7分)3.用总需求一总供给(AD-AS)模型回答如下问题。假定—经济开始时在潜在产量水平上达到短期均衡。设在某一时刻经济中出现了有利的供给冲击(假定这种供给冲击不影响潜在产量水平)。试说明这种冲击对均衡产量、均衡价格、真实工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说明经济的调整过程和原因。政治经济学1.试述马克思劳动价值的基本内容,并分析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经济学说中的地位。(25分)2.试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状况,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趋势。(25分)答案部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199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考试科目:经济学原理考试时间:1999年1月31日下午招生专业:各专业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部分一、(7分)某消费者消费X和Y两商品。已知在该消费者收入和商品Y的价格不变的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网址:http://www.kaoyanmeng.com条件下,当商品X的价格上升时,该消费者对商品Y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试求:(1)请画出该消费者的价格—消费线(即P.C.C)。(2)请根据(1)判断商品X和商品Y分别属何种商品(正常品、劣等品或中性品)?(3)消费者对X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多少?请根据P.C.C线画出相应的X商品的需求曲线,并说明其形状特征。解:(1)由题意画出该消费者的价格一消费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价格消费线是收入给定的前提下相对价格变化与消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轨迹。YPCCOX消费者的价格一消费曲线(2)Y为正常品,X可以为中性品或劣等品。如图:(3)由题意可知,设Px为X商品的价格,Py为Y商品的价格,Px,Py分别为X和y−PyYY商品的价格,则PxX+PyY=y得出:x=Px由于y,Py,Y都不随Px的变动而变动。故不妨令y−PyY=m,m为一固定的常数。mPxEX,x=−2⋅=−1PxmPxx商品的需求曲线的形状如下图所示,其形状类似于双曲线一侧,无限向x轴及P轴接考研专业课培训专家网址:http://www.kaoyanmeng.com近。XOPx商品的需求曲线11二、(8分)设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2K2,且L的价格W=1,K的价格r=3。1.试求长期总成本函数(LTC)。长期平均成本函数(LAC)和长期边际成本函数(LMC):2.设在短期内K=10,求短期总成本函数(STC),短期平均成本函数(SAC)和短期边际成本函数(SMC)。解:(1)根据题意可联立方程组:minC=L+3K11使得Q=L2K211F(L,K,λ)=L+3K+λ(Q−L2K2)∂E1K=1−λ=0①∂L2L∂F1L=3−λ=0②∂K2K∂F=Q−LK=0③∂λK11联立方程①②可解得=,K=L④L33在将④代入③中有:13L2=Q,解得L=3Q,K=Q333所以LTC=L+3K=3Q+3×Q=23Q3LAC=23L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