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噪声的来源和控制。2、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三)情感体验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1)分辨乐音、噪声。(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1、课型:新授课。2、基本教学思路:通过实验、讨论或社区调查的方式,使学生对噪声污染有切身的体会。三、教具学具准备。示波器、学生电源、铁钉、玻璃、音又、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等。四、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课件:潺潺流水、喳喳鸟语、唧唧虫鸣,它们和万紫千红的自然景色配合在一起,形成了优美的环境。学生讨论:优美的声音。2、多媒体课件:嘈杂喧哗声、高音喇叭鸣叫声、机器轰鸣声。学生讨论:令人讨厌的声音。(二)进行新课。1、整体感知。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了解不同的噪声源。噪声的等级由声强级的单位分贝数表示大小。噪声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很大的危害。控制噪声是强调减弱噪声为最终目标,因此应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2、教学互动。互动1:观察噪声的波形。比较音叉发音时和铁钉刮玻璃时声音的'波形:音又发音时波形有规律,铁钉刮玻璃时波形杂乱无章。说明了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互动2:夜深人静时,你被邻居家响声的流行歌曲惊醒了,这是乐音吗?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噪声外,凡是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互动3: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噪声源。学生讨论,老师归类:(1)交通运输噪声。(2)工业噪声。(3)施工噪声。(4)社会生活噪声。互动4:我们在街道会见到教材图1.1—2所示装置,你知道是什么吗?噪声的等级用分贝数大小表示,图示装置就是测量交通噪声等级的装置。让学生体验不同声强时的感觉。互动5:噪声有哪些危害?噪声的危害是多方面,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会使听力下降甚至致人耳聋,还能造成其他疾病;噪声还能损伤建筑物。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噪声的危害。互动6:体验控制噪声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发声处、声音传播过程、人耳处寻求减弱噪声的途径。可以通过实验(用闹钟为声源,用泡沫塑料垫起、放在空纸盒中、用棉花塞住耳朵)感受噪声减弱了。3、达标反馈。(1)物理学中把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境保护上说,凡是对人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都属噪声。(2)人们以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3)马路边和住宅附近植树造林,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还能起吸收噪声的作用。(4)洗衣机由于衣服没有放好,发出较大的噪声,应该(D)A、买台新的B、关闭门窗C、拔掉洗衣机插头D。将衣服重新放匀4、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这节课我们从物理学和环保角度认识了噪声,噪声对人的危害很大,通过学习使大家认清控制噪声关键在于人们的认识和重视,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有环保意识。(2)方法归纳。本节课运用了实验、讨论的探究方法,体验噪声危害,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三)布置作业。1、在学校、医院附近的街道上都竖有禁止鸣高音喇叭的标志牌,这是采取什么方法减弱噪声的?2、实践活动。观察你自己居住的环境,存在哪些噪声源?它对你有哪些妨碍?你能采取什么方法减弱它。(四)板书设计。1.4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一、噪声的来源。1、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2、环境角度上的噪声。3、噪声的来源。二、噪声的等级和危害。1、噪声的等级用声强的分贝数来表示。2、噪声的危害。三、控制噪声。1、防止噪声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2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与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难点:环境保护的教育。二、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手段:教学主要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让学生经历探究防止噪声各项措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