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6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永春县小学语文科教学设计教师:班级:五年一班日期:2014年春第三主题单元一、单元训练重点:“角度”这一主题的文章突出一个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在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习在今后的生活中全面客观地分析、解决问题。二、教材简析与课时安排:本单元选编了两篇主题课文《牛与鹅》、《古诗而首》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语文天地”,通过“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和一把“金钥匙”开展对主题的理解思考活动。《古诗而首》主要抒发了两位诗人登山游览时的不同感受。意在让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同时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不同角度看峰、明白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中蕴涵着站的高才能看的远,当局着迷,旁观者清的道理。2课时《牛与鹅》是一首记叙文,主要记叙了“我们”害怕鹅,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重在引导学生从牛、鹅的不同认识上升到人与鹅互看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便也不同。2课时《语文天地》复习本单元课文,学习换位思考,促进两代人的沟通。学会审题,根据题目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学写想象文,注意想象丰富合理并能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的快乐。4课时三、总课时:8课题课题:《登飞来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飞来峰和王安石的相关资料,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正确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疏通诗意。2.过程与方法目标:明确古诗学习的一般性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引导下熟悉诗歌内容,运用图文结合、抓关键字,熟读想象的方式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并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和相关的时代资料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首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并且体会到在人生的旅途上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并且不畏艰难为之奋斗。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能够准确描述诗歌的情景,并且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日常的摘录笔记。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日期:2014.03.07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自主发言,结合学生发言点评,使学生感悟古诗的魅力。)大家一定也读了不少的古诗,我想考考大家,可以吗?(出示多媒体资料,结合图画诵读古诗名篇名句:《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望庐山瀑布》,和学生一起进入诗的学习情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神奇的地方,请看——(出示飞来峰图片,了解其特点)在我国这样神奇美丽的山峰有五座,我们今天走进的是位于浙江的一座。(出示文字资料,指名阅读,结合图片了解诗中的飞来峰)二、作者简介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曾经登上了这座飞来峰,并写下了一首诗——登飞来峰。(板书题目和作者)了解王安石吗?(学生自主交流知识积累,教师补充文字资料和王安石的画像,了解王安石生平和古诗创作背景)三、诵读理解古诗:1、初读古诗:看一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试着读一读吗?(学生自由朗读)一起读读好吗?(学生齐读)2、明确目标:学习一首古诗,有一些目标是必须达到的,你知道吗?(学生自主发言,明确熟读成诵、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等目标)3、诵读古诗:(1)自由朗读:自己读读古诗,觉得自己读得很好了就停下。(学生放声诵读)(2)朗读展示:读诗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正确流利是初级,抑扬顿挫是中级,入情入境是高级。你想挑战哪一级?(结合学生的自主挑战,指导学生明确不同要级别的具体要求和实现方法。首先正确流利,要读清楚每个字,要求字正腔圆;其次抑扬顿挫要按照诗句的节奏韵律去朗读,了解七言绝句的节奏停顿,初步感悟意义停顿;最后的层次作为研读的目标,配以图片自主尝试体现情境,激发学生体会诗中深意,进而读出真正的意味。)(3)齐读汇报展示;4、理解诗意:(1)要明白古诗中描述了怎样的情景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达到呢?(结合学生发言小结出:熟读多思、抓关键字、图文结合、参考资料等方法):(2)开展自学:明确了目标,有了方法,那就开始行动吧!。(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你的理解是否准确全面呢?听听他人的意见,如果有不同,对比讨论一下,谁说的更准确。(学生同桌或者小组内交流)(3)组织汇报: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初步解读的成果。教师点播关键字词的理解。)(“千寻”意为八千多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体现塔之高,指导学生读出那种高;补充关于“鸡鸣见日升”的传说,体现高之奇,尝试读出高之势;“不畏”与“只缘”的含义,读出其中的豁达感。)(4)情境诵读:创编王安石登飞来峰的情境,师生合作将诗句融入情境中背诵,配乐升华情感。(王安石从鄞县任满归来,途径飞来峰,与友人一起去游玩,来到山脚下,只见云雾缭绕,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