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探索》.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M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2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探索》.doc

2012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近代化的探索》.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2年中考历史《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总体概述】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由经济变革(洋务运动)到政治变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思想变革(新文化运动)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发展的过程。【基础知识】一、洋务运动(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性质: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是中国向近代化迈出的第一步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主张(宗旨):“师夷长技”;口号:自强、求富。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4、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6、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7、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创办民用工业对外国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8、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9、洋务运动的评价(认识):消极: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积极: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二、维新变法(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2、主张:变法图强,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3、过程: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②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宣传维新变法;③组织强学会,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④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⑤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逮捕维新人士。4、变法主要内容有:⑴政治:⑵经济:⑶文化:⑷军事。5、“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等六人。6、失败原因: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依靠的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7、意义与启示: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启示: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三、辛亥革命(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代表人物:孙中山)1、主张: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革命活动:①成立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②成立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报:《民报》。③提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作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对应是民族主义;“建立民国”对应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对应民生主义。④武昌起义(1911年)。⑤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3、辛亥革命的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了北洋军阀的统治。4、意义与启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并未推翻封建制度)。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四、新文化运动(领导阶级: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性质:空前的思想大解放)1、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2、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主阵地:<新青年>杂志。3、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4、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5、评价(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6、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为颂扬十月革命,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义,创办《每周评论》。五、比较中国近代化的四次探索1、洋务运动:洋务派;从技术上、器物上学习西方;主张:“师夷长技”。2、戊戌变法(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主张:变法图强。3、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民主共和制);主张:三民主义。4、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主张: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特点:由浅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