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竞赛卷、政治本卷共五个大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1.(26分)2006年,美国谷歌搜索引擎网站在我国境内设立谷歌中国网站。2009年6月,谷歌中国网站因传播低俗信息被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公开曝光。2010年1月12日,谷歌宣称因不满中国的网络监管,意欲关闭谷歌中国网站。2010年4月3日,谷歌宣布退出中国内地市场。"谷歌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网民发帖发表自己的观点。帖子一同学们从网民的发帖中了解到,目前人们对"谷歌事件"的评价众说纷纭。有的网民说,人有获得信息自由的权利,互联网应该是一个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新媒体;也有的网民说,中国政府通过加强对网络的监管,限制外国在华投资企业的发展来维护本国利益,是正义的。帖子二同学们通????调查了解到,目前,中国网民已突破3亿人,在上网的年轻人中,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部分学生经常上网,其中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1)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评析上述两种观点。(10分).(1)评析观点一:我国宪法规定并保护公民的政治自由,公民享有获得信息的自由权利。(2分)但自由是相对的,公民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互联网企业也必须遵守相关法律,守法经营(2分)评析观点二:①政府依法加强对互联网进行监督,是履行其职能的体现。其目的是为了打击网络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网络的健康有序运行,并开是限制外国在华投资企业的发展。(2分)②我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不论是中国企业还是外国在华投资企业,其合法权益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其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2分)③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国家享有管辖权,依法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体现,是正义的。(2分)(2)请从《生活与苎А返慕嵌?对这些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学生进行疏导。(8分)①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坚持适度原则。(或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互联网改变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如果沉迷于网络,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2分)②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沉迷于网络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成长。(2分)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的成长具有不同????影响。沉迷于网络,没有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2分)④在砥砺自我中才能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沉迷有网络不开能自拔,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坚强意志,不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2分)帖子三语言的暴力化、低俗化倾向已成为网络不能承受之"重",备受国家的关注。2009年,从内容彻查到网站清理再到域名注册限制和BT关停等措施显示了"中国式治网"。(3)针对帖子三中存在的问题,请运用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从国家、媒体、公民三个角度对如何治网提几条合理化建议。(8分)①国家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通过对互联网的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3分)②各级各类媒体部门、单位要??????重社会效益,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2分)③公民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能力。文明上网,理性上网。(3分)2.(27分)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中国国内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紧张情况,实施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渐渐成为大家达成共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材料一环境问题在文艺作品中得到反映,正在全球热映的《2012》被誉为电影史上最震撼的灾难片。该片讲述的是人类经受的因全球变暖等原因而引发的末世浩劫的故事。《2012》作为一部更为彻底的终极毁灭片,通过描述城市遭受的虚拟浩劫,使人震撼、让人警醒,提高了人们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在解决气候变暖问题上政府应扮演的角色的认识。(1)从材料一中,你能感悟到文化的哪??????影响?(9分)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3分)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入的全面发展。(3分)③文化反作用于政泊、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3分)材料二目前,低碳时代已经到来。为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提出以下举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先试点示范,后总结推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进一步倡导企业和公民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实践低碳生活方式。(2)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