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环境审计绿色GDP限定原因及对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带给人类财富、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环境问题。据中国新闻网报道,截至2010年11月底,国家环保部2010年受理环境污染案件1469件,环境形势严峻。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企业必须关注环境保护。作为企业环境管理系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内部环境审计,在促进企业的环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我国目前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尚未有效实施,因此如何有实施我国内部环境审计已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1我国企业内部环境审计发展的限制因素分析环保意识淡薄、抽象随着社会的进步,近年来我国公民及企业的环保意识有所提升,但由于环境教育意识滞后、环境教育途径偏少等原因,环境保护知识匮乏、环保意识淡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即使有的企业管理层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但其环境的危机意识和行为之间的对接仍然不够,而且其环保意识是比较抽象的,对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致重视企业经济发展,轻视环境保护,过渡开发和盲目发展造成环境破环、环境污染的案件频频发生。在此背景下,企业自然缺乏对内部环境审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足够认识,更不会主动要求严格进行内部环境审计,已有的内部环境审计也更多仅仅是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而已。企业环境意识的薄弱是影响内部环境审计的根本原因。政府现有政绩考核体制的影响很多地方在考核干部政绩时,将“政绩”片面理解为“经济指标”,单纯追求GDP的增长。为了自己的业绩和前程,部分地方干部不顾实际,不计长远,不管生态,盲目上项目,只求经济增长速度。个人利益的驱动致使其在企业违反环境法律法规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尤其是有的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短期内并显现不出来。地方官员的这种不问不管更加放任了企业对内部环境审计的轻视,以致其对环境审计应付了事乃至弄虚作假。尤其在一些成为当地产业支柱的企业,情况更是令人堪忧,甚至出现官员帮助企业造假,应付环境保护检查的现象。政绩考评体制的局限已然成为阻碍内部环境审计顺利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相关环境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我国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宪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等,各地政府也制定了大量的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及规章,并缔结及参加了大量的环境保护国际公约,如《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等,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虽然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各种原因及法律本身的缺陷,法律并没有得到有效履行,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在立法上仍存在空白,有关配套立法迟缓,导致在某一层面无法可依;出现“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企业宁愿受罚也不愿花钱治污;某些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惩治力度不够,极少对主要负责人追究责任,执法不严。这成为制约内部环境审计发展的又一个外部因素。缺乏与内部环境审计相应的完善的理论体系我国环境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体系不够成熟,这限制了内部环境审计的发展。如内部环境审计目标、审计主体、审计标准的界定不统一,环境会计的研究也还在探索阶段,缺乏明确的审计标准,导致企业较难操作。另外,审计内容的单一也很难满足企业环境管理的需要。从目前试点企业来看,其内部环境审计主要针对环境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及环保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这种事后审计有其局限性,不能在环境管理中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影响了企业开展内部环境审计的积极性。内部环境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内部环境审计人员是开展内部环境审计的直接执行者,其素质高低对内部环境审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环境审计技术性很强,需要的是既熟练掌握财务、统计知识,又熟悉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等相关环境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企业的内部环境审计人员多是由原有的财会人员担任,甚至仅是由财会人员兼任,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缺乏相应的技术技能,难以胜任内部环境审计的重任。2我国有效开展企业内部环境审计的对策引导企业转变观念,自愿、主动进行内部环境审计企业如果仅是迫于国家、政府环境法律法规的压力而进行内部环境审计,效果不会理想,企业可能只是应付,甚至出现舞弊行为。只有当企业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能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变被动为主动,才可能促使内部环境审计向健康、高效方向发展。加大对企业的环保宣传,增强其环保意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产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增长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媒体等多种途径加大对企业的环保宣传,让其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尤其是让其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会给人类带来的间接危害。因为这种间接的危害更隐蔽,危害更大,更难消除,其影响具有滞后性,有的甚至不可逆转。通过宣传,帮助其树立环保意识,在道德层面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加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