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目标】了解古今异义词,掌握期、去、委、引、顾等实词的含义。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懂课文意思,并能用现代汉语较生动地复述故事。引导学生懂得为人处事信守诺言。【教学重点】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教学难点】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教学过程】导入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比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七岁作诗的曹植等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聪颖机智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我们一起翻开课本。疏通文意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字典,读准字音。舍(shě)不(fǒu)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答:陈太丘、陈元方、陈太丘的朋友(解释课题,陈太丘与朋友约会)听课文录音,把握节奏,体会语气、语调。学生自读,圈划出不理解的字词。期:约会,约定时间去:古今异义,离开至:到乃:才舍:舍弃,放弃不:通假字,同“否”委:放弃,抛弃惭:惭愧引:拉顾:回头看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翻译重要句子,注意对省略部分的补充。(1)(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过了正午(那个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便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陈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正午时你还不到,就是不守诚信;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4)元方入门不顾。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6.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复述课文内容。整体感知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元方)但是题目是《陈太丘与友期》是否合适?或者说改为《元方答客问》好吗?答:课题较好。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定了,才引出元方,文章虽然主要表现元方,但也不是为了专门表现元方的,而是为了表现他们三个人身上的精神。若用《元方答客问》则只是突出元方一人,他的父亲和朋友就无法表现了,而课题却能三者兼顾。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两个主要人物?答:语言、神态朗读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尝试背诵。通过这段描写,你认为元方和友人有什么性格特点?答:陈元方:直言不讳、个性倔强、聪明机灵、明事理、懂礼仪友人:不守信用、不懂礼貌、知错能改再读课文,故事告诉我们与人相处应该怎么做呢?答:做人应讲信用,要诚信,对人要有礼貌。对朋友的缺点、错误要直接指出,还要能够知错就改。补充:文中三个不同称谓的区别“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父亲的谦称Eg:令尊、令堂、令郎、家父、舍妹、犬子……拓展与作业思考元方“入门不顾”是否也是“无礼”的表现陈太丘未能坚持等朋友是否也不够守信板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友人:无信无礼信知错能改元方:聪明机智礼【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