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与对策-高校创新教育的现状及问题与对策-创新教育的内涵创新一词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JA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和使用,他指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及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新组合。”[1]创新包括五种情况:引入一种新产品、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新的组织形式。简而言之,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2]创新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加入人类创新活动的特征,同时以此为基础,实现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两个主要切入点,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受教育者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的能力。创新教育由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最早提出,他针对缺乏创造性的传统教育模式提出应当采用“科学研究式的、以学生自由发现为主的教学模式”。[3]被誉为创造教育之父的奥斯本(AFOsborn)在1938年提出了“头脑风暴”创造技法并取得了成功,“发明创造的知识、技巧和经验;创造力训练;创造性教育”是奥斯本创新教育理论的三个主要构成元素。[4]在我国,1943年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开启了中国创造教育的大门。21世纪,随着教育理论和研究的不断发展,创新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主流趋势,它伴随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日益显示其作用。创新教育的意义当前,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也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归根结底是教育与人才的竞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创新型人才。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领域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综合改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4年,xijinping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未来创新型人才的后备力量和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创新教育,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于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以及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创新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大学生创新教育现状高校是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近年来,各高校已逐步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尤其是以“985工程”“211工程”为代表的一批高校,经过十余年的重点建设,培养出的创新型人才素质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科研成果集中。以“985工程”“211工程”为代表的这批高校已成为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集结地,成为了我国理论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源头。目前,大学生创新教育途径与形式总体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特定课程;二是组织相关竞赛。[5]很多高校对在校学生开设了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的课程,这些课程大多门槛较低,没有太多专业限制,全校学生都可选修,有目的、有方向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引导。[6]有些学校也将创新教育渗透到了日常教学中,但是这种方式专业局限性较强,受众较小。同时,高校设立多种单学科和跨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创业大赛、“挑战杯”竞赛等,通过参加竞赛,学生可以直接体会科技创新的效果,激发他们对创新的热情。2.大学生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一,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方式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尽匹配。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教育经费投入有限、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考试考核方式在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考试考核的评价方式具有组织成本低、评价效率高、公平性较好等优势,在人才选拔和评价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考试考核方式重视规范化、正确率,强调标准答案、正确答案,往往会限制扼杀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想象力,这种方式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不尽匹配的。第二,教师的观念水平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仍有差距。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观念水平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重视创新教育,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才能够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然而目前,高校中部分教师仍然将科研当做最重要的工作,科研中的创造性没有应用到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