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一、概述咳嗽的诊治指南—意义重大二、咳嗽的分类三、慢性咳嗽定义四、慢性咳嗽的病因和治疗其他病因:气管-支气管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ACEI诱发的咳嗽心因性咳嗽肺间质病变心源性咳嗽……多数慢性咳嗽与感染无关,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慎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1.CVA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原则相同。大多数患者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加β受体激动剂即可,很少需要口服激素;糖皮质激素治疗时间不少于8周;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CVA可能有效,不推荐一线治疗。预后:治疗效果显著;未经治疗者,约1/3~1/2患者进展为典型哮喘。2.UACS/PNDS临床表现:1.症状:咳嗽、咳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频繁清嗓、咽后粘液附着、鼻后滴流感;变应性鼻炎表现;鼻—鼻窦炎表现;咽炎:以咽痒、阵发性刺激性咳嗽;非变应性咽炎:常有咽痛、咽部异物感或烧灼感。2.体征:变应性鼻炎:鼻黏膜苍白或水肿,鼻道及鼻腔底可见清涕或粘涕;非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多表现为黏膜肥厚或充血样改变;部分患者口咽部黏膜可见卵石样改变或咽后壁附有粘脓性分泌物。3.辅助检查:慢性鼻窦炎影像学表现:鼻窦黏膜增厚、鼻窦内出现液平面。诊断:发作性或持续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入睡后较少咳嗽;鼻后滴流和(或)咽后壁黏液附着感有鼻炎、鼻窦炎、鼻息肉或慢性咽喉炎等病史检查发现咽后壁有黏液附着、鹅卵石样观经针对性治疗后咳嗽缓解。UACS/PNDS涉及鼻、鼻窦、咽、喉等多种基础疾病,症状及体征差异较大,且很多无特异性,难以单纯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作出明确诊断;注意有无合并下气道疾病、GERC等复合病因的情况。治疗:原则:依据导致PNDs的基础疾病而定非变应性鼻炎和普通感冒:治疗首选第一代抗组胺剂和减充血剂。变应性鼻炎:首选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治疗;抗组胺药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必要时可加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短期鼻用或口服减充血剂。细菌性鼻窦炎:抗感染是重要治疗措施,抗菌谱应覆盖革兰阳性、阴性及厌氧菌;急性患者不少于2周;慢性患者酌情延长使用时间;长期低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慢性鼻窦炎具有治疗作用;同时联合鼻吸入糖皮质激素,疗程3个月以上。第一代抗组胺剂3周,鼻用减充血剂1周。必要时手术。4.EB治疗: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通常采用ICS治疗,丙酸倍氯米松(每次250~500μg)或等效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每天2次,持续应用4周以上,推荐使用干粉吸入剂;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泼尼松口服,每天10~20mg,持续3~7d。3.GERC诊断标准:慢性咳嗽,以白天咳嗽为主;24h食管pH值监测Demeester积分≥12.70(国内标准,欧美为14.72),和(或)反流与咳嗽症状相关概率(SAP)≥75%;排除CVA、EB、UACS等疾病;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合并或以非酸反流为主的患者,可通过食管阻抗检测或胆汁反流监测协助诊断。诊断性治疗:对于没有食管pH值监测的单位或经济条件有限的慢性咳嗽患者,具有以下指征者:患者有明显的进食相关的咳嗽,如餐后咳嗽、进食咳嗽等;患者伴有GERC症状,如反酸、嗳气、胸骨后烧灼感等;排除CVA、EB、PNDs等疾病,或按这些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抗反流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显著缓解,可以临床诊断GERC。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减肥,少食多餐,避免过饱和睡前进食;避免进食酸性、油腻食物及饮料;避免饮用咖啡及吸烟;高枕卧位,升高床头。制酸药:时间要求3个月以上,一般需2~4周方显疗效。质子泵抑制剂(PPI)首选;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或其他类似药物)。促胃动力药胃粘膜保护剂治疗胃十二指肠基础疾病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手术治疗:内科治疗失败的严重反流患者,可考虑。5.AC诊断:目前尚无公认的标准,以下标准供参考:1.慢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2.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3.具有下列指征之一:①有过敏性疾病史或过敏物质接触史;②变应原皮试阳性;③血清总IgE或特异性IgE增高;④咳嗽敏感性增高。治疗:抗组胺药物治疗有一定效果,必要时加用吸入或短期(3~7天)口服糖皮质激素。其他病因:气管-支气管结核:在慢性咳嗽病因中所占的比例尚不清楚,但在国内并不罕见,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甚至是惟一的临床表现。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改变,临床上极易误诊及漏诊。诊断方法:痰检;肺部高分辨率CT;支气管镜检查是确诊气管-支气管结核的主要手段。ACEI诱发的咳嗽:发生率约在10%~30%,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3%。停药4周后咳嗽消失或明显减轻,可用ARB替代AC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