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治疗学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一节针灸的作用原理第二节针灸的治疗原则第三节针灸配穴处方(一)近部选穴是指在病症的局部或邻近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又称“局部选穴”。这一取穴原则是根据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这一普遍规律提出的。多用于治疗病位较局限和体表部位反应较为明显的病症。如鼻塞选迎香;面瘫选颊车、地仓;胃痛选中脘、梁门;眼病选睛明、瞳子髎;耳病选耳门、听宫等。此外,多数压痛点选穴,也属于近部取穴。(二)远部选穴是在离病变较远的部位选取穴位的方法,又称“远道取穴”。这一选穴原则是根据腧穴具有远治作用的特点提出来的。人体的许多腧穴,尤其是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经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还可以治疗相关经脉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的病症。其临床运用时有本经选穴和异经选穴。1、本经选穴是指经脉循行的部位(包括脏腑、组织器官和体表诸部位)发生疾病,就在其经脉上选取腧穴进行治疗,故称之为“本经选穴”。如腰腿痛时,按照经脉循行,足三阳经均分布于下肢,临床可根据经络的分布和病变的部位选取穴位。2、异经选穴是指某经或其所属的脏腑器官发生病变,选取其表里经脉或其它相关经脉上的腧穴进行治疗。其中包括表里经选穴、同名经选穴、相关经选穴等。如胃痛取足三里,或取与胃相表里的脾经穴公孙,与胃相关的肝经穴太冲、心包经内关等。3、对症取穴是针对个别症状选取有效穴位的治疗方法,属治标之法。临证应用时根据病情的标本缓急,适当地采用对症取穴,解除个别症状将为治本创造有利条件。如发热取大椎、曲池、合谷;昏迷取人中、十宣;虚脱取关元、神阙;自汗取足三里、关元;盗汗取阴郄、复溜;气病取膻中;血病取血海;筋病取阳陵泉;便秘取支沟、阳陵泉等。(一)本经配穴法本经配穴法是依据经络循行分布特点为配穴依据的方法。即某一脏腑、某一经络发生病变时,就选取某—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应用。此法多用于治疗单一的脏腑、经脉病证。(二)表里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是指某经或其所属的脏腑器官发生病变,取其相表里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治疗。此法多用于治疗相表里的脏腑、经络病证。在临证应用时,既可单选其表经腧穴,也可选里经腧穴。(三)上下配穴法上下配穴法是指上部腧穴与下部腧穴同时配伍组方治疗疾病的方法。上,指上肢和腰部以上,下指下肢和腰部以下的腧穴。此法临症应用很广,可治疗头面、四肢、躯干、脏腑病症。(四)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背腰。前后腧穴配合使用,谓之前后配穴法。此法多用于治疗脏腑病证。(五)左右配穴法即根据经络循行左右交叉的特点取穴。是指左病可以右取,右病可以左取,还可以左右同时并取的方法。多用于治疗头面、四肢、脏腑的病症。(六)远近配穴法远近配穴法是以病变部位为依据,在病变的近部和远部同时选穴配伍成方的方法。此法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可治疗头面、四肢、躯干、脏腑病症。第四节特定穴的内容和应用一、五输穴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以下井、荥、输、经、合五类腧穴的简称。其分布特点是按井、荥、输、经、合次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部位排列。每经5穴,十二经脉共有60穴。《内经》:井穴适用于与脏有关的病证,荥输及经穴适用于与经脉有关的病证,合穴适用于与腑有关的病证。《难经》:“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之逆气而泄。”常见病症的治疗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公布的有四十三种疾病(实际不只此数)用针灸治疗会有较突出的疗效。神经系统:1偏头痛2头痛3三叉神经痛4外伤后麻痹5周围神经炎6小儿麻痹症7美尼氏综合征8膀胱机能障碍9夜尿症10肋间神经痛11肩痛和网球肘12手术后痛13中风后遗症。肌肉和骨骼:1肌肉痛和肌萎缩2坐骨神经痛3肌肉痉挛4关节炎5椎间盘问题。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针灸在多个科别中攻克了不少顽难之症。如皮肤病,精神心理病,免疫失调病,抗衰老,美容等,都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一、坐骨神经痛本病的主证多为一侧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和外侧及足部发生烧灼样或针刺样阵发性或持续性疼痛。弯腰或活动时加重。根性坐骨神经痛在咳嗽、喷嚏和迸气用力时疼痛加剧并呈放射痛。腰椎棘突和横突的压痛最为明显,而沿坐骨神经通路各点的压痛则较轻微或无疼痛。干性坐骨神经痛时,可在沿坐骨神经通路上按压到明显痛点。体格检查对此十分重要。【辨证分型】【治疗】1、耳针疗法取穴:坐骨神经、臀、神门、腰骶椎、肝、肾、耳中、肾上腺、内分泌。急性坐骨神经炎加耳尖放血。2、皮内针疗法取穴:秩边、环跳、阳陵泉、委中、悬钟方法:用皮内针刺入皮下、以胶布固定,留置3-5天,疼痛时令患者按压埋针处。3、火罐疗法取穴:环跳、秩边、殷门、委中、承筋、承山。方法:可在针灸完毕后,用火罐分别拔于上穴,每次留罐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