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跳绳》的教案《跳绳》的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跳绳》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跳绳》的教案1一、设计理念活泼不失有序,锻炼不失兴趣,学习不失创新是这节体育课的初始目的。本课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中,以“学生健康发展”为本,采用“主动练习与积极创造”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强调赏识教育,鼓励学生勇敢表现自我,体现自身价值,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二、教材分析本课的教材内容是花样跳绳-跳双绳。跳绳是我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课程,也我校的特色项目,俗语称“摇绳练臂力,跳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进绳需灵巧,合作要协调。”说明跳绳具有很高的锻炼价值。跳绳的方法多种多样,易发散,对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创造和同学间团结协作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三、学情分析1、水平三六年级学生年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该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迅速生长期,赋有朝气、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有一定的自学能力。2、跳绳是一项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并掌握了一些跳绳动作技术,有过跳长绳的经历,这有利于本课内容的掌握。尽管存在着个别运动技能的差异,但是学生的总体跳绳能力没有太大问题。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设计者、引导者,充分发挥体育骨干作用,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促使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四、教学目标1、知道并了解跳双绳的进绳时机以及跳绳节奏。2、通过学习80%左右的学生能在长绳中跳短绳,30%左右的学生能直接进绳跳并跳出简单的花样动作。发展协调、灵敏素质,增强动作的准确性及节奏感,提高判断能力。3、乐于与同伴合作,提高自尊、自信和创新意识。五、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长绳和短绳摇动的时机配合。2、教学难点:垂直方向进绳时机正确,长短绳配合协调。六、教学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原则七、教学方法因为六年级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1、讲解示范法2、分解法3、练习法《跳绳》的教案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目标: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教法:发展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法:合作探究教具:计数器学具:练习本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看表二、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2、合作探究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1)学生独立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0—28=)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2)估计40—28的.得数大约是多少?学生可能想法:①把28看成30,40—30=10;②把28看成20,40—20=20。(3)上面哪些估算方法把差估计大了?哪些把差估计小了?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想法:①把差估计小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30,减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②把差估计大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20,少减了,剩下的就多了。说明正确的结果应该比10大,比20小。3、探究算理。(1)尝试计算“40—28”的得数是多少?(2)交流算法。①40—20=20,20—18=2②40—30=10,10+2=12③用竖式计算40—2812让学生一边拨计数器一边说理由。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独立探究小亮比小东少跳多少下?(1)个人试做。(2)全班交流。2、完成课本,“算一算,说一说”中的题目。四、课堂作业课本“练一练”第1题。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