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边城学校化学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徐杰二次备课第2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用和成立原因;教学难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教学过程:【交流讨论】火柴燃烧后只余下少许灰烬。化学变化中物质质量变小了吗?薄铜片在火焰上加热,表面变黑,质量增大。化学变化中物质质量变大吗?【活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发现问题:酒精灯内的液体燃烧后会逐渐减少,生锈的铁钉质量比原先质量增加,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总质量却没有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增加,减少还是不变?提出假设:化学变化前后质量的总质量不变。收集证据:P101“波义尔、拉瓦锡等人的实验”设计实验:(1)参照课本P102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学生填写实验现象)现象: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产生蓝色沉淀,天平保持平衡。文字表达式:硫酸铜(CuSO4)+氢氧化钠(NaOH)→硫酸钠(Na2SO4)+氢氧化铜[Cu(OH)2]结论:参加反应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质量之和。(2)参照课本P10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学生填写实验现象)现象:胶皮滴管中的稀盐酸滴入到小试管中的碳酸钙上,产生大量气泡,锥形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逐渐变浑浊,天平仍然保持平衡状态。文字表达式:碳酸钙(CaCO3)+盐酸(HCl)→氯化钙(CaCl2)+二氧化碳(H2O)+水(H2O)二氧化碳(H2O)+氢氧化钙[Ca(OH)2]→碳酸钙(CaCO3)+水(H2O)结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量没有发生改变。形成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讨论交流:1、实验中要注意哪些问题?2、从化学变化的本质如何解释得到的结论?【交流讨论】课本P103“交流与讨论”【总结】1、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原子的重组,即参加反应的各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质量也基本不变。(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2)在宏观上,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变2、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1)必须在化学反应中,如: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形成200g酒精溶液,并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2)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才相等如:酒精燃烧后,质量逐渐减少,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话,参加反应的酒精和氧气的质量总和应该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及水的总质量相等,而二氧化碳和水散失在空气中,无法称得质量,所以质量减少。而铁钉生锈后质量会增加,则是因为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铁锈的质量,当然铁锈的质量就会大于原先金属铁的质量【练一练】例题:4.6g某物质R在空气燃烧后,能够生成8.8gCO2和5.4gH2O,请你分析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我们可以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R+O2→CO2+H2O,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反应物中的碳、氢、氧元素质量应该和生成物中的质量分别相等。首先能够判断在反应物R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我们就要根据质量来算了:m(C)=m(CO2)×ω(C)=8.8g×=2.4g;m(H)=m(H2O)×ω(H)=5.4g×=0.6g故,氢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总和只有3g,而R中有4.6g,所以在该物质中氧元素就要占1.6g。综合上述,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随堂练习】P103“练习与实践”【小结本课】【布置作业】【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