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温故知新2、分封制要素(1、2、3、4、5)资料:周郑交质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官名)。(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的事(偏心于虢公)。”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四月,郑国的祭足帅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郑互相仇恨。君子说:“信用不发自心中,盟约抵押也没用。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用礼教约束,虽然没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呢?假如有真诚的信用,山涧溪流中的草,蕨类水草这样的菜,竹筐铁锅这样的器物,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的盟约,按礼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啊?《国风》中有《采蘩》、《采苹》,《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诗,都是昭示忠信的。”周郑交恶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周王一怒之下废除了郑庄公的封号,革去了其在周朝中的卿士一职,并亲自率周与陈、蔡、卫三诸侯联合的大军讨伐郑国,结果王师惨败,连桓王也被乱箭射中了肩膀,天子的威严扫地,从此一蹶不振,郑国的地位却比以前更加显赫,俨然成了春秋初年的一个霸主。思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统一4、秦朝统一的原因?①经过长期分裂、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商鞅变法奠定了秦统一的基础。③秦王嬴政具有雄才大略。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创立皇帝制度阅读材料:“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负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改,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译文:寡人凭借微末之躯,发动军队诛伐行凶作乱之国,仰赖祖先在天之灵,六国的君王都承担了各自的罪责,天下大致平定。现在称号若不变更,就不能与功业相称,传诵后世。(你们)应当商议(新的)帝王称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完善中央官职3、全面推行郡县制阅读材料: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蔚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议,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蔚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译文:丞相王绾等人说:“诸侯刚刚被征服,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不为其设置封王,无法使之安定。请求册立诸位王子为封王,希望您赐允。”秦始皇将他们的议计交给众臣讨论,众臣都认为这样有所裨益。廷尉李斯评议说:“周文王、周武王所册封的子辈、兄弟、同族非常多,但是后世亲族疏淡不亲近,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诸侯交替互相诛杀攻伐,周朝的天子无法禁止。现在国内仰赖陛下的圣明威灵得以统一,全部设置郡县,用官府的赋税丰厚地赏赐诸位王子及有功之臣,足以改变(原有的)制度了。全国没有叛离之心,这就是安定太平的策略。设置诸侯没有裨益。”秦始皇说:“天下人都因战争不停歇而受苦,是因为有诸侯王。仰赖祖先之灵,天下刚刚平定,又重新建立封国,这等于引起战乱,而后再寻求安宁,难道不困难了吗!廷尉的计议有道理。”请回答:(1)概括材料中丞相绾和延尉李斯的观点?答:丞相绾认为要继续实行分封制,就是分封秦皇的子嗣为王,镇守诸地。延尉李斯认为要实行郡县制,以避免重蹈覆辙。(2)说明此次争论的结果?答:此次争论延尉李斯胜利,秦朝实行了郡县制。(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认识?答:丞相绾目光短浅,因循守旧。缺乏因时因势的变通能力。延尉李斯目光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