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设想科学之光.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4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必修五设想科学之光.pptx

必修五设想科学之光.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科学之光【专题内涵】:属于“人与自然”话题,引导学生追问科学的意义,思考科学的发展引起文化的的创新、道德的流变,感受科学精神,把握科学方法,倡导文明进步的科学观和价值观,保证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专题特点】:说明文体,以老带新。【呈现方式】:文本研习【课时安排】:8+2课时【教学目标】1.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准确把握主要信息。2.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体,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进行阅读,提高阅读效率。3.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4.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知识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避免误区】拘泥解读专业知识,将说明文教学上成科普课。热衷指导筛选信息,把高二的语文课上成高三的复习指导课。执著采用形象化手段,淡化对文本的研习。注重传授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忽视此类文章的精神价值。*【重难点突破】一、把课上活1、采用图片等现代化手段(如多媒体等)2、用足身边的实物(如荔枝、景泰蓝等)3、导入(可抓住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趣味与理性的结合)4、问题情境的设置方向比较两个案例:体会和把握达尔文身上的科学精神。1整理成书的过程——刻苦钻研的精神2提前发表的原因——实事求是的精神3内容过简的说明——谦逊审慎的态度4物种由演变而来——严肃认真的态度5介绍研究的方法——亲身实践的精神6家禽变异的作用——尊重事实的态度7强调观点的正确——毫不动摇的决心“体会和把握达尔文身上的科学精神”的教学目的达成了吗?完成的是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的能力“体会和把握”的情感停留在浅层次,更无从说起学习其科学精神。下图是达尔文关于甲虫的科学绘图趣引:生物学家达尔文是一个人名,但是一种甲虫又为什么要取人的名字呢?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那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设疑:从中可以看出达尔文具有什么精神呢?深入探究:文中还体现出作者作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品质?作者又是如何表白的呢?请找出来,读一读,细细品味。“体会和把握”的情感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主人公与学生年龄相仿,有感召力。科学精神就在自己身边。同时完成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的能力。注意点:图片、实物如何有效利用?二、把课上实思路一:模块整合——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渗透比较:必修三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与必修五第一专题“科学之光”同:专题内部篇章的文体大致一致,专题内容相对枯燥,教学趣味不强;专题考点相对集中,均可列为现代文阅读的范本,利于方法指导。异:“文明的对话”侧重议论文体,现代文考查重点在提炼关键性的词语、句子,给文章写出内容提要;“科学之光”侧重说明文体,现代文考查重点在筛选、提取信息的能力。利用:打通两专题的阅读技巧,互为补充;利用“文明的对话”指导方法在“科学之光”中进行实践演练。说明:科技说明文,高考的一个知识点,教学目的之所在,不能回避也无须回避,但不是唯一目的,不能一不小心上成高三复习课。是一种理念的渗透,而不是机械的训练。六点意识的渗透:课堂教学的组织(包括问题情境的设置、师生对话的组织等)(一)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文章中形式:设置问题情境用足文本大做文章,引导学生尽量摘取文中的话组织后再回答。(二)两种阅读理念1、速读原文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主要信息:新发现、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作者的观点倾向等2、精读片段针对问题情境,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有所收获或有所感悟,有审美享受或有问题生成等。(三)三类关键词语1、关联词:如借假设关系将推测当现实,如借因果、条件关系设置关系倒置等。2、修饰语(主要是副词):说明文要做到高度的严谨,副词的使用往往是关键,要高度关注下列词语:已经、将、大概、可能、或许、必、一定、凡是、全、都、所有等。它们或表时间、频率、范围、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