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doc

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彭智勇(2010年6月10日)各位领导,同志们: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经市政府同意,我市从今年秋季起,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将整体进入新课程实验。今天,我们召开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会议,就是与在座各位一起来研究,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各项任务,创造性地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直辖以来,特别是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教育在全国和西部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下,自加压力,奋起直追,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重庆“教育环境竞争力”位居全国十大城市首位,得到了薄熙来书记和黄奇帆市长的充分肯定,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对“中国教育的重庆现象”作出了“西部区位、直辖境界、中国水平、世界眼光”的诠释。在课程改革方面,也是可圈可点、亮点纷呈,先后培育出綦江县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北碚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九龙坡区“以生为本”教学改革、沙坪坝区和渝北区校本教研、江津区村小课程改革等成果,课程改革领域初步形成了思想活跃、管理精细、教学扎实、特色多样等优势,推动重庆教育“软实力”不断提升。成绩固然令人欣慰,但我们不能就此沾沾自喜,更不能固步自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与教育领域的其他改革相比,其专业性更强,情况更复杂,社会更关注,难度也更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周密思考、精心设计,上下联动、统筹协调,将实验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市教委已就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相关工作,制发了一系列文件,请大家按文件要求抓好落实。在今天这个会上,我主要就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中需要重点解决的六个问题,与大家一起来研究和探讨。一、关于改革理念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小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专项调查报告”表明,58%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或“过重”,三分之一的学生步入校门时感到“郁闷”、“疲惫”、“厌烦”甚至“恐惧”,只有40%的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这些数据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深刻反思。让学生觉得“厌烦”的教育,肯定不是成功的教育。这说明某些地方的中小学教育包括高中教育在办学理念、育人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可能出现了偏差,有的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所以,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已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决高中教育的这些问题,首先必须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下承义务教育,上接高等教育,这一阶段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时期。全国新一轮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是一场涉及千家万户、深刻影响国家未来的重大变革,承担着为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历史使命。新的高中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最重要的变革是教育观念的变革,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深刻诠释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我认为,只有真正树立了科学的理念,全面掌握了新课程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才能让新课程实验的道路更加通畅、步伐更加稳健、质量更加优异。一是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观点:“教育首先是人学”。我们办教育,无论任何时候,首先应该认真研究的就是学生,这也决定了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放在“以生为本”上,重点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在制定实验方案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优化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开展实验工作时,要尊重学生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实施考试评价时,要关注个性差异,激发优势潜能,为学生实现人生理想提供多元化通道。二是牢固树立“全面发展”理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学历已不再是单位录用人才的唯一标准,而责任感、事业心等已成为选人用人的主要指标。这就说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将课程的功能聚焦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上,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发展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优的教育服务、成长指导,帮助他们实现最优的潜能开发、人生发展。三是牢固树立“因地制宜”理念。新课程实验归根结底是在学校进行的,改革的主战场是课堂。因此,新课程实验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各区县、各学校应将新课程的思想理念、目标任务有机融入工作实践中,培育出具有区域特色、鲜明个性的实验成果。就我市而言,虽然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起步较晚,但要在发挥后发优势、培育鲜明特色上下功夫。其一,赋予区县和学校较大的课程安排自主权,市教委只对区县和学校的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