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目测比较,知道物体之间的关系,从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学会高矮排序,能把一组物体按高矮进行排序,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会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本节选用(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从教材内容上看,教材安排了高矮、长短、厚薄等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性活动,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的学习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辅读班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比高矮进行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活动场景,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活动。这个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比较紧密,通过活动体验具体比较高矮的方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本课共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初步感知高矮的存在→直观比较,探讨比较高矮的方法→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课堂总结,体会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学生状况分析:辅读班共有6名学生,男女生各3名。其中3名有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基本清楚,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另外3名学生语言表达还比较模糊。教学设计:一、初步感知“高矮”的存在1.导入:⑴谈话: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想看看吗?⑵出示CAI(课本第一幅插图:盲人爷爷过马路)⑶提问:①图上画了几个人?(生自由回答)②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生:帮助盲人爷爷过马路。师:两个小朋友虽然年龄很小,可是他们非常的乐于助人,看到盲人爷爷过马路很危险,就主动帮助他,同学们,你们认为两个小朋友做的好吗?你们愿意向他俩学习吗?③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个小朋友会是几年级的同学呢?为什么?(生:一年级,因为他们长的矮)师:小朋友长的矮,那谁长得比他们高?(生:盲人爷爷)⑷引出课题:盲人爷爷比小朋友们高,也就是说小朋友比盲人爷爷怎么样?(生:矮),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高矮”现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高矮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高矮),教学生齐读课题。二、直观比较,探讨比较人高矮的方法1、引入:⑴猜测: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很多生活中“高矮”的例子,现在老师想现场考考大家的眼力,我请两位同学站起来,请大家猜测一下,他们谁比谁长的高一些?⑵提问:到底猜测的对不对呢?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出他们谁高谁矮呢?生:比一比。⑶验证:两名学生上台前比一比,验证猜测的结果。2、探讨比身高的方法⑴谈话引导:同学们真聪明,通过比一比的方法很快发现了XX比XX高一些,小强和小丽也在比身高,让我们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比的?(CAI出示课本16页左图的图例)师:他们两个谁高谁矮?生①:小强高。生②:小丽高生③:小强虽然看起来高,但他是踮起脚跟比,不能算。⑵师提问:①小强是踮起脚跟才比小丽高的,这样比公平吗?②那么你们认为怎样比,才能知道谁长得高一些呢?生①:小强要把脚放平再跟小丽比。生②:小丽也踮起脚跟。(3)师小结:看来我们还得让他们两人再比一比,请同学们看图,小强和小丽又比了一次(CAI出示课本16页右面的图例)。你们觉得这样比可以吗?为什么呢?生:可以,因为他们两人的脚都放平了。(4)总结比较身高的方法:师问:比较身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师总结并板书:站在同一高度。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3、练习(1)拿出两个瓶子进行比较高矮;(2)CAI出示比较两棵树的高矮;(3)CAI出示比较长颈鹿和大象的高矮。三、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按高矮排序)1、“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玩具,这些玩具有高矮,请你们上讲台来比一比,按高矮来排排队。(1)按瓶子高矮排序;(2)用积木按高矮排序;(3)选部分瓶子和积木混合按高矮进行排序。[根据学生对(1)、(2)的掌握情况进行。]2、小游戏请一个同学把全班同学按高矮进行排序,轮换进行体验实践。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比较高矮的知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同学们只要认真观察,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