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德育案例.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三德育案例.doc

高三德育案例.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德育案例高三王健学生进入高三年级,可以说是进入了整个基础教育过程中最为特殊、最为敏感的“异化阶段”。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内容,已不仅仅是遵守纪律、尊师勤学,更多的是在前途、理想、人格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面临着高三阶段的严峻考验,他们有的对前途感到迷惘,甚至失去信心;有的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意识混浊;有的心态情绪处于极度脆弱、焦虑甚至恐慌的状态。进而造成自信心缺失,产生厌学情绪,或对家长、老师产生依赖。对此,作为高三年级的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学生作及时的有针对的教育,因势利导。在这个关键阶段的特殊情境中,有效的德育引领,既可以及时调节学生心理问题,又可以起到树立信心、奠定良好心理品质以及促进高考成绩的作用。高三、四班同学张恒,分班时入班成绩不错,特别是化学成绩很优秀,平时在班级有一定的优越感。复习备考时只做难题、偏题、怪题,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对师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基础知识的问题一般直接问老师。在一次复习课涉及到“乙酸乙酯的制备”这一实验。里面有一问是:药品加入顺序。他直接问我:“老师,这个药品顺序是什么?”这时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那你说呢?”他立刻回答了一个顺序“乙酸、浓硫酸、乙醇。”通过这个回答,可以知道他对基础知识大体上已经掌握。但是一些细节上的掌握模棱两可,并不准确。所以我继续问道:“你说的顺序对错我们先不管,你能说说你问的东西是哪册书的内容吗?”他想了一下回答:“必修。“是必修2。””我接着说道“以后像这样教材上有明确解释的内容,尽量不要问我,自己先去教材上找答案,实在解释不了的再来问我。”临下课时我又问他:“这回知道刚才那个问题的答案了吗?”这次他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乙醇、浓硫酸、乙酸。”1这之后的复习中,还经历了几次类似的事件。我一直本着教材上有的内容,让他自己先查的原则。高三上学期中期的时候,他在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已经不再依赖老师,能够做到自主独立的复习。原高三、五班同学吴迪,高三上学期的几次考试体现出该同学具有良好的化学思维,但是学习稍显浮躁,课上注意力只能保持15分钟左右。因此化学成绩不稳定。分析原因,学生的兴趣并不在化学学科上,或者主要并不在化学学科上。在复习课上,涉及到2010年一道有机高考题。官能团的定位作用,具体是间位取代还是邻位取代。在当年这道题极有争议。习题讲解过程中,吴迪和其他的几名同学都提出了这个问题。我在肯定了他们的质疑的同时,也提出:能提出这样问题的同学,一定是具有优秀化学思维的同学。如果在化学学科投入足够的精力的话,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而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吴迪同学的听课状态明显改善。而只要他上课溜号、聊天,我就挑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提问他。在他回答正确以后大肆褒奖。高三上学期末时,已经在吴迪同学周围形成了一个学习的小团体。高三的学生就像即将离巢的雏鸟。教师担负的无疑就是亲鸟的角色。离巢的雏鸟无论叫的多凄惨,亲鸟也不能同情。一定要让他自己迈出离巢的第一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不闻不问。让学生不依赖老师,就要先树立学生的自信。为学生树立一个触手可及的目标。这样,其他学生完成起来不会觉得遥遥无期,而对树立为模范的学生本身也是之中督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