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9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鹿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

鹿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Arabic\*MERGEFORMAT44PAGE\*Arabic\*MERGEFORMAT43鹿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顺利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省、石家庄市的要求和部署,紧密结合我市改革和发展实际,制定并组织实施鹿泉市“十二五”规划。第一章规划基础一、发展新起点“十一五”期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抓住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一)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十一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085460万元,年均增长12.4%。人均生产总值54459元,财政收入实现翻番,达到135573万元,年均增长16.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亿元,年均增长2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137.8亿元,年均增长26.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9.8亿元,年均增长25.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638元,年均增长1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177元,年均增长13.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39588万元,年均增长18.2%。(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规模逐步壮大。水泥行业持续优化,整体竞争力明显提升。休闲旅游服务业不断上水平,发展势头良好。轻工食品业上档升级,逐步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十一五”末,电子信息、轻工食品、新型建材、休闲服务四大主导产业税收比重达到53.9%,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现代物流、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发展迅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05年的10:60.7:29.3调整到8.4:59:32.6。(三)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启动了绿岛火炬开发区建设,高标准编制了产业发展和形态建设规划,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拥有两个省级开发区的县级市。北部建材机械聚集工业区等3个园区被列为省市重点培育的产业聚集区,全市园区规划面积扩展到75.3平方公里,为项目建设搭建了优质平台。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及产业优势日益突出,绿岛火炬开发区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吸引了三一重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和洽谈。投资300亿元的恒大金碧天下、投资100亿元的鹿华热电、投资101亿元的西部长青等重大项目为实现跨越发展积蓄了强劲动力。(四)节能减排实现新成效。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工程治理,筹资18.4亿元实施了上庄污水处理厂等246项节能减排工程。全部拆除了境内75座水泥机立窑,使机立窑彻底退出鹿泉的历史舞台,累计削减粉尘6700吨、二氧化硫3120吨。拆除了境内48家滑石粉企业和38家粘土砖企业,拆除锅炉43台,拆除小煤厂、小灰厂等“六小”企业156家。“十一五”末,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到2.222吨标煤,降低22.05%以上;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分别降低到12852吨、1417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降低到6220吨、20718吨。2008、2009、2010年连续三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节能减排优秀单位”荣誉称号。(五)城镇面貌呈现新变化。城镇“三年大变样”取得突破性进展,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城乡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城镇功能和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实施了山前大道、槐安路西延、北斗路拓宽改造等重大工程,城市道路达到37.04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8.4公里;园林绿地面积达到601.33公顷,建成区绿地覆盖率41.46%。连续三次评为“河北省宜居城市金奖”,荣获省级园林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市和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进步奖。(六)农业农村工作得到新加强。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城乡统筹和镇村体系规划,城乡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坚持把联村建社区作为主攻方向,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57个省市示范村及3个新型社区开工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6亿元。积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新建村民中心87个。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农资综合直补、家电下乡等惠农资金2.05亿元。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了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检测体系,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荣获河北省“海河杯”竞赛一等奖。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率达到8.2%。(七)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严格落实民生财政增长机制,五年来直接用于民生的财政资金达到17.6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42.8%。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