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实践论文.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产实践论文.doc

生产实践论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河海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践论文PAGE-4-生产实习论文系别:土木与交通学院专业:土木工程学号:0904010129姓名:指导教师:袁爱民实习日期:2012.7.30—2011.8.24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作者:(河海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江苏省南京市210009)摘要:人工挖孔灌注桩在混凝土施工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人工挖孔灌注桩进行简要介绍并作出总结。关键词:人工挖孔灌注桩应用施工工艺局限性ManualholediggingpileconstructionLIxian(Hohai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Abstract:Manualholediggingpileintheconstructionofconcreteiswidelyused,buthassomelimitations.Inthispaper,artificialholedigginggroutingpileareintroducedandsummarized.Keywords:Manualholediggingpile;application;limitation;Constructiontechnology河海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生产实践论文0引言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做基础,具有机具设备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占用施工场地小、对周围建筑物影响小、施工质量可靠、可全面展开施工、缩短工期、造价低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以我之前所在的实习工地为例,建成和在建的砖混、底框和框架建筑大部分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基础,这主要是该地域的地质条件等因素造成的。人工挖孔灌注桩适用于土质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黏土、亚黏土、含少量砂卵石的黏土层。可用于高层建筑、公用建筑、水工建筑做桩基,作支承、抗滑、挡土之用。对软土、流砂、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的土层不宜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是一种通过人工开挖而形成井筒的灌注桩成孔工艺,适用于旱地或少水且较密实的土质或岩石地层,因其占施工用场地少、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易于控制质量且施工时不易产生污染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建筑桩基工程的施工中。1施工工艺1.1、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孔的施工与质量验收:1.1.1、对地质资料、检验设备、工艺及施工技术要求是否适宜,桩在施工前,宜进行“试成孔”。1.1.2、根据建设单位测量基准点和测量基线放样定位,经监理复核,用十字交叉法定出孔桩中心。桩位应定位放样准确,测量基准点应派专人负责保护。1.1.3、当两桩间距小于4倍桩径且净距小于2.5m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或停36小时后再挖。1.1.4、第一节井圈护壁的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井圈顶面应比场地高出150~200mm,壁厚比下面井壁厚度增加100~150mm。1.1.5、修筑钢筋砼井圈护壁应保证:护壁的厚度、配筋、砼强度符合设计要求;上下节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mm;每节护壁在当日施工完毕;护壁模板在24h后拆除;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时,应及时补强以防造成质量、安全事故。1.1.6、挖至设计标高时,孔底不应积水,终孔后应清理好护壁上的淤泥和孔底残渣、排除积水,然后进行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应立即封底和灌注桩身砼。1.1.7、成孔的允许偏差:桩径±50mm,垂直度0.5%,桩位±50mm。底部扩大段要按设计挖成圆台状,保证扩底尺寸、角度符合设计要求。1.1.8、挖孔桩每天只宜挖一米(根据地质水文情况要严格控制开挖深度),挖好后要及时安设护壁模板,并在当天浇注好砼,夜晚则是护壁砼养护时间;在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桩的中心线,以保证桩身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孔内排水一般采用明排(不得直接排在施工场地上),如渗水量过大,必须在孔周围打井点降水;在挖孔到一定深度时,土质情况会发生变化,会碰到岩层,对于坚硬的岩石,可采用风镐掘进、或爆破(须专业人员),如开挖至设计标高仍未碰到岩层,要根据实际情况超挖。1.2、钢筋笼的制作与质量验收:1.2.1、钢筋进场要验收,要有质保单,并要求作力学性能试验和焊接试验,合格后才能启用。1.2.2、焊条要有质保单,型号要与钢筋的性能相适应。1.2.3、钢筋笼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制作加工,主筋位置用钢筋定位支架控制等分距离。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箍筋或螺旋筋间距允许偏差±2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mm;钢筋笼长度允许偏差±50mm。1.2.4、加颈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以加强对钢筋笼的箍子作用,且不会增加施工难度,主筋一般不设弯钩。1.2.5、钢筋笼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前需再次检查孔内的情况,以确定孔内无塌方和沉渣;安放要对准孔位,扶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