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精编】《转型力:中国企业转型之道》.doc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17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2精编】《转型力:中国企业转型之道》.docx

【2022精编】《转型力:中国企业转型之道》.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6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页共NUMPAGES76页第PAGE\*MERGEFORMAT76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76页《转型力:中国企业转型之道》作者:余治国(《中国民营企业批判》作者)目录TOC\o"1-3"\h\z\u序言3上篇转型是一种理念6第一章企业转型与转型力6第一节战略转型决定成败6第二节企业环境的演变8第三节转型的不确定性逻辑10第四节转型力是企业成功的核心能力之一13第二章商业模式与管理提升16第一节商业模式创新16第二节中国企业转型与商业模式18第三节企业转型与管理提升20第四节商业模式与商业精神22第三章转型时机的选择26第一节危机转型26第二节成长型企业的转型28第三节强势企业的转型31第四章企业转型力的基础34第一节领导力与决策风格34第二节企业文化与企业转型36第三节转型与变革精神39中篇国内企业转型分析42第五章国内热点行业分析42第一节经销商转型分析42第二节家电业转型分析44第三节化妆品行业转型分析46第四节企业信息化转型分析48第六章中国企业转型的误区52第一节中国企业转型的浮躁病52第二节转型目标的缺失54第三节国际化转型的陷阱56第四节多元化扩张转型的泥潭58第五节传统营销方式需要转型61下篇中国企业转型的最大阻碍——公共约束64第七章转型的公共约束64第一节垄断是企业转型之癌64第二节民族工业转型的目标就是产业升级66第三节转型先治官68结束语企业转型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之一72序言中国企业不转型,只有死亡!霍尼韦尔(Honeywell)国际公司前执行官兼董事长拉里·博西迪(Larry·Bossidy)在《转型:用对策略,做对事》(ConfrontingReality)一书中文版序中对中国企业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在令人眩目的GDP增长率最终冷却下来之后,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如何改变?整个劳动力上的新工作机会的提供速度是否会减慢,广大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提高是否会受到制约?·中国的银行体系将如何进行改革,利率制度将如何调整?利率调整又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什么影响?是否会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人民币是否需要升值?如果升值的话会带来何种程度的经济冲击?·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目前还不及墨西哥的1/3。但是,对熟练工人和技术专家的竞争最终必然导致劳动成本的上升,这一情况会在何时发生?上升幅度有多大?速度如何?·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了哪些新的形势?最近东南沿海出现的劳动力短缺是否会演变为全国性的现象?未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对企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中国作为世界最优秀的低成本劳动力外包基地的地位还能持续多久?·随着中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否会刺激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的高技术产业领域?·2003年,中国所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数量第一次压倒了美国。这样持续涌入的资本大潮将给国内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是收入的迅猛增长,还是竞争对手的成倍增加?”根据这个线索,在2004年的经济事件中,笔者搜索到对中国企业来说值得关注的几个现象: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民工荒”现象;2004年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的25宗反倾销事件;2004年9月爆发的西班牙烧鞋事件。上述事件显示出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宏观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显而易见,中国企业单纯依靠低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参与国际竞争并造成高消耗、高污染的商业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这些年来,中国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点,即企业发展依赖于外来资本、低成本劳动密集型企业及其产品出口。而“民工荒”却给中国企业一个明显的信号,中国企业必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以摆脱其处于全球化产业链的低端的不利局面。同时,“民工荒”也提醒中国企业,必须改变原有的“把人当工具”的野蛮企业文化,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文明企业文化。“民工荒”本身正是中国工人用脚投票的结果。西班牙“烧鞋事件”则是当地进口替代产业从业人员采取的极端的对温州鞋的反倾销行为,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为“民间壁垒”。这种极端的民间反倾销行为较当地政府对进口品征收反倾销税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所谓温州模式或者其它各种模式,其存在的基础就是依靠如此之大中国低技能劳动力数量、比例如此之高的低技能劳动力、替代性如此之强的劳动力之间、谈判力如此之弱的劳工(笔者感觉用“苦力”一词更恰如其分,“苦力”包括廉价的技术劳动力),形同虚设甚至于干脆不设的利益代言人或工会。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