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非毕业生,切莫走入就业误区现在各大高校的布告栏上始终少不了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招聘信息,而事实上,为就业忙碌的,不仅仅是大四的学生,非毕业班的学生们也在为将来的就业准备着,但是,因为一些错误的就业观念,他们中有些人走入了就业误区。证书越多越好?计算机等级证、导游证、教师证、普通话等级证、会计证、ISO内审员证、秘书证、营销员证......近年来,"考证热"在各大高校越演越烈。"做律师要有律师资格,跑保险要有保险经纪人资格,文秘人员也要有秘书资格,甚至做推销员都要求最好有推销员资格。这种情况下怎能不促使学生往‘考证'路上挤?"据嘉应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介绍,这几年,我国的职业资格制度逐渐建立,90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要有职业资格才能进入。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往往被一些行业的资格准入所限制,为此,一些大学生认为,要想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就必须提前考取各种资格证。而有些大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都在考证,往往也随大流。种种因素之下,"考证"成为大学里的一种热潮,有些大学生甚至认为证书考得越多越好。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考证热、甚至盲目考证的现象,北大资源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认为,学生为提高能力去考证是好事,但不能什么证都去考,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专业课的知识又没有学到,效果也往往不尽人意;而且,证书并不是用人单位招人的唯一标准,他们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像该校去年有一位女生到某公司应聘营销人员,虽然她有营销员证,但由于性格较为内向,与人沟通交流不够灵活,最后还是落选了。他们建议大学生考证时主要应从以下三点考虑:一是自己以后的职业定位;二是自己的兴趣;三是自己的性格。“只有适合自己的证书才是应聘时真正有用的证书。”兼职就是社会经历?现在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要求要有工作经历,这对应届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似乎是个"软肋"。为此,许多大学生打起了兼职的主意。"我们虽然没有工作经历,但若有兼职经历的话,在应聘时也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砝码。"另外,不少大学生认为,兼职有利于扩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对以后的就业会有一定的帮助。北大资源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说:这些学生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本身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较为明确的,他们的兼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学习性,如有些学生想以后自己创业,他们会选择到一些企业兼职学习管理知识;另一种是不清楚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的,或试图通过做各种兼职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这些学生往往有什么兼职就做什么。该中心老师认为,兼职对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有一定帮助,但一定要理清兼职与学业的关系,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千万不能因为兼职而影响学业。另外,不是所有的兼职都有意义,“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兼职如派传单等,对就业的帮助并不大--除非是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想通过与陌生人的接触练胆量。"因此,他们建议大学生在选择兼职时应考虑自己的职业定位、兴趣和本身的专业,不要"照单全收。”职业形象设计是大四的事?职业形象设计’是近年来一个时髦的话题。大学生找工作时栽在职业形象不佳上的并不少见。北大资源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认为,职业形象大体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在表现,包括形象、服饰、礼仪、言行举止等;二是内在素质,主要是自身素养和专业知识等。学校很多学生对职业形象设计没有什么概念,或只是肤浅的认识,停留在对服饰、装扮等外在形象的改变上,以为穿上漂亮衣服,化个妆就可以了。外在形象是应聘时给招聘方最直接的印象,而招聘过程中的应对、礼仪、专业素养等是招聘方考察是否能胜任所应聘职位的重要依据,可以说,职业形象好不好,对应聘的成功与否有重要的影响。该中心老师认为,职业形象不是一朝一夕能塑造的,更不是大四时改变一下服饰、装扮等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很多内在的东西等到大四时再来设计已经来不及了,因此,应该从大一开始就注意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形象,并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来设计。现在网上、书上有不少关于职业形象设计的信息,学校也有举办如职业形象设计大赛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了解什么是职业形象及如何塑造......职业形象更重要的是内在素质的培养,学生应尽可能地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社交礼仪等方面提升和完善自己。职业规划有没有意义?该中心老师认为,一个合理、科学而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因此,学生应转变观念,及早为做好职业规划做准备。大一、大二时,学生应更多地去分析自身的条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状况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大三时要尽可能地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并针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做好准备,同时,应根据自身条件与客观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行修正,这样,到大四时才不会对未来“一片茫然”,才能有针对性、有准备地参与就业竞争。——北大资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