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2第2课1.ppt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2.7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历史必修2第2课1.ppt

历史必修2第2课1.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古代手工业发展的过程2.官营手工业特点:冶铸业1、商朝时出现原始瓷器2、东汉时烧出成熟的青瓷3、北朝时烧出成熟的白瓷4、唐朝时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朝时制瓷技术大放异彩6、明清时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景德镇是瓷都)1、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2、商朝时已有了织机3、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4、西汉时在长安设东西织室5、唐朝吸收了波斯织法与图案风格6、宋朝吸收了花鸟画的写实风格7、明清在苏杭设织造局,缎是清朝丝织品的代表民间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1、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2、发展于秦汉3、摧残于魏晋南北朝4、恢复与发展于隋唐5、两宋后在曲折中艰难发展6、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棉纺织技术7、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8、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三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材料:我国曾被外国学者誉为“丝绸之源”。丝的发明和丝绸的制作,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而西方,却是到很晚时候才学会养蚕缫丝的。有一个为人们所常说的笑话:大约到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一位叫保萨尼亚斯的学者说:丝是一种好像金龟子一样但比之大两倍的小动物体中取出的。赛里斯人(即中国人)把它们养四年,喂它们吃小米,然后从它们的残骸中获取丝。这当然是很可笑的,说明西方一直到公元3世纪时(我国已在魏晋时代),还不了解丝是怎样提取的。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竟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瓷器外销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2、技术不断进步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朝中后期工场手工业出现4、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民营、家庭)两种形态并存。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司母戊大方鼎: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重832.84千克。酒器三星堆金面青铜人头像越王勾践剑博山炉春秋后期,剑为纯金柄,铁质身,有铁茎插入柄内,锋端为柳叶状。上剑身长30.7厘米,下长35.2厘米,1922年陕西宝鸡益门村出土,现藏宝鸡市考古工作队。战国的铁农具春秋时期的冶铁业杜诗水排——水力鼓风1)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2)东汉技术趋于成熟白瓷(公道杯)唐代越窑秘色釉葵花式瓷碗唐三彩陶骆驼载乐俑宋定窑孩儿枕6)明清:青花瓷、粉彩瓷、珐琅彩瓷明代釉里红瓷盘米色地珐琅彩花卉(清乾隆年间)1568万英镑,折合2.3亿人民币2006年年底时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拍出中国艺术品最高价——1.5亿多港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汉代绢手套1972年出土于马王堆一号汉墓的此款素纱蝉衣,轻盈飘逸,薄如蝉翼。包括领及两袖口镶边总重量才49克,纱的经丝、纬丝纤细。其投影宽度仅0.08厘米,古诗形容为“轻纱薄如空”唐朝花鸟文锦清代龙袍1、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A、灌溉工具B、冶铁动力工具C、播种工具D、纺织工具2、古代手工业品中质量最好的应出自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私营企业3、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闻名天下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4、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D、促成雇佣关系的产生5.原始瓷器的出现是在A.新石器时代B.夏朝C.商朝D.西周6、古代中国的各种手工业形态中出现最早的是:A、家庭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7、古代制瓷技术的成熟始于:A、商周B、东汉C、魏晋D、隋唐8、中国丝绸大量外销始于:A、西汉B、东汉C、元朝D、唐朝9、我国封建社会对主要手工业部门实行垄断经营,开始于A、战国B、秦始皇C、汉武帝D、唐朝10、我国古代青铜器制造达到顶峰是在A、夏王朝B、商周时期C、春秋战国D、秦汉时期11、“夺得千峰翠色来”这一著名诗句描绘的是A、白瓷B、粉彩瓷C、青瓷D、粉彩瓷12、根据考古资料,中国古代最早使用的纺织原料是A、蚕丝B、蚕丝、麻C、棉花D、麻、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