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河南省农业经济学校2005-2010年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和我省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促进发展,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二、工作思路立足洛阳,面向豫西,服务全省,辐射全国,坚持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为动力,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培养适应技能型、创业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的,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科学管理为保证,实施规模带动、就业拉动、产业推动、市场驱动、质量保证的发展战略,走全方位开放办学之路,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为就业和再就业服务、为西部大开发服务。三、发展目标从2005年起到2010年的六年间,力争使我校达到并成为集经管、种植、养殖、商贸服务、电工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为一体的专业设置合理、教学条件完备、师资队伍精良、校园环境优美的一所综合性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提升学校层次,力争使学校具备高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水平。主要奋斗目标是:1.办学规模学校学生效益规模稳定在4000-4500人。其中,普通中专在校生3500人左右,其它各类形式的学生500-1000人。2.建筑面积学校教学用建筑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以上,比2004年底增加2.4万平方米。完成实验楼、学生新公寓楼、风雨球场和操场等的建设和改造任务,使教学设施基本配套。3.专业建设根据国家和我省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对现有专业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同时,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增设适应社会需求的新专业,努力推进精品专业或特色专业的建设。积极组建经管、种植、养殖、商贸服务、电工电子、信息技术六个专业群,在各个专业群中开设若干个相近的专业,在每个专业中分设若干个专门化,使我校开设专业和专门化的总数达到35个以上。4.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要以满足需要为原则,以适用为主,在重点建设好会统模拟、园艺组织培养、畜牧兽医、多媒体和计算机等实验室。在校园网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其它实验室,每年投入教学仪器设备费在100万元左右,到2010年,使教学仪器设备设施先进程度高、工位足,实习开出率达100%,能充分满足学校教学、实验、实习、科研和推广等项活动的正常开展。继续实施产教结合的发展战略,建好校外实习基地。要继续巩固与现有企业的联系,争取在联合的层次上有进一步的拓宽,并不断发展新的合作伙伴,建立和发展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校企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实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实习效果。各个专业都要尽可能建立5个以上比较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投融资模式和管理方式,建立学校自己的种植和养殖业综合教学实习基地。5.图书资料要加快馆藏图书建设,到2010年报刊、杂志存藏种类达到230种左右,馆藏图书数量达到10万册左右。图书管理要逐步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设并利用好电子阅览室。6.教职工队伍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严格控制干部与工人队伍的数量,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拔和增加急需教师。到2010年,教职工队伍总量稳定在200人左右,其中在职教职工控制在160人以内,专兼职教师稳定在100左右。在学历结构上,专兼职教师学历本科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占10%以上,实习指导教师均达专科以上且有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在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人数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达到25%,中级职称达5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数的比例达到70%以上。7.教学改革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改革教学方法,稳步推行选修制或学分制,逐步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大力推广“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模式,走教学、科研、推广和产教结合之路,开展多种形式办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8.管理水平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切实得到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后勤服务要坚持实行产业化、企业化管理。9.校办产业根据学校开办专业的实际,结合学校地处城市的特点,创办有学校特色的校办产业,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10.招生就业进一步凝聚全校教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报考率、报到率,巩固和稳定中职生在校生规模,继续实施规模带动战略,。不断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积极扩大学生的就业网点,进一步完善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机制,努力提高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实施就业拉动战略,实现学校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四、主要途径及措施1.积极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