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脊髓解剖及脊髓损伤一、脊柱解剖结构二、脊髓形态与构造三、脊髓功能四、脊髓损伤(SCI)五、脊髓损伤的评定六、脊髓损伤的处理一、脊柱解剖结构椎骨间的连结椎间盘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脊柱的功能支持体重运动功能保护脊髓、脊神经和内脏二、脊髓形态与构造脊髓位于椎管内,外包被摸,成人约长45cm,重35g脊髓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一般平第1腰椎体下缘水平,新生儿平第3腰椎体脊髓下端变细,称为圆锥(S3-S5)脊髓圆锥末端向下延续为一细丝,称为终丝,止于尾骨后的骨膜,稳定脊髓(终丝内无神经组织)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颈膨大(C4-T1)腰骶膨大(L2-S3)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根的根丝相连的一段脊髓,共31个节段。从胚胎第4个月起,脊髓的生长速度比脊髓缓慢,脊髓长度短于椎管,因此形成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成人):C1~4与同序椎骨相对应;C5~8、T1~4与同序椎骨上一节椎体相对应;T5~8与同序椎骨上两节相对应;T9~12与同序椎骨上三节相对应;L1~5平对10~12椎体;S1~5、Co平12胸椎和第1腰椎椎体相对应。马尾:腰、骶、尾神经根在未出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垂直下行,围绕终丝形成马尾。第1腰椎以下无脊髓,只有游离的马尾和终丝,临床上常在第3、4腰椎棘突之间进行腰椎穿刺脊髓内部构造前角:主要为运动神经元,可分为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前者支配肌梭外的肌纤维,引起骨骼肌的收缩,后者支配肌梭内的肌纤维,调节肌纤维的张力。(当前角发生病变时,表现为其所支配的骨骼肌瘫痪并萎缩、肌张力低下,腱反射消失)中间带:T1-L3中间带有侧角,含多级神经元,是交感神经的低位中枢。在S2-4中间带外侧部有副交感神经元。后角:含多级神经元,接受后根的各种感觉纤维。17固有束:紧贴灰质表面,分别位于三个索内。主要由后角细胞轴突构成,行程不超越脊髓。(功能:联系脊髓不同节段,完成节段或节段间的反射。)上行纤维:⑴薄束和楔束位置:位于后索T5节段以下→薄束T4节段以上→楔束功能: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纤维排列:内→外:骶、腰、胸、颈⑵.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位置:外侧索的边缘功能:传导来自躯干下部和下肢的肌、腱及关节的反射性本体感觉。⑶脊髓丘脑侧束:位置:外侧索的前部、脊髓小脑前束的内侧。(对侧后角固有核→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丘脑。)功能:传导躯干、四肢的痛觉和温度觉。纤维定位:(前外侧→背内侧)骶、腰、胸、颈⑷脊髓丘脑前束:位置:位于前索、脊髓丘脑侧束的前内侧。后角固有核(主要对侧、少量同侧)→白质前连合交叉(同侧不交叉)→脊髓丘脑前束→丘脑功能:传导躯干、四肢的粗略触觉和压觉。纤维排列:与脊髓丘脑侧束相当。下行纤维:⑴皮质脊髓束(前束和后束)传导随意运动⑵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伸肌运动神经元(3)前庭脊髓束兴奋支配伸肌的运动神经元。(4)顶盖脊髓束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活动。(5)网状脊髓束参与对躯干四肢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6)内侧纵束协同眼球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三、脊髓功能四、脊髓损伤(SCI)创伤骨折枪伤、刀伤挥鞭样损伤疾病感染性:脊髓炎等。血管性:动脉炎、静脉炎等。占位性:肿瘤、椎间盘突出等。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脊髓侧索硬化症等。脊髓损伤引起的一系列变化和功能障碍多见于青壮年常导致肢体运动障碍多伴发于脊柱损伤伤情严重复杂,多发伤、复合伤较多处理上难度大,并发症多,致残率高对患者会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1.脊髓震荡2.脊髓休克3.脊髓半横断4.脊髓不完全损伤5.完全性脊髓损伤6.特殊类型:中央索综合征、半切综合征、前束综合征、圆锥综合征、马尾综合征1.脊髓震荡功能性损害,脊髓实质无明显改变或少量渗出甚至出血。伤后为不完全性截瘫,24小时内开始恢复,3-6周完全恢复。2.脊髓休克脊髓被横断与高级中枢失去联系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处于无反应状态的现象。脊髓休克期多持续2-4周,数周至数月内损伤可逐渐恢复。伤后立即出现完全性的弛缓性瘫痪。球海绵体反射的出现或深腱反射的出现是脊髓休克终止的标志。恢复后遗留不同程度的感觉和随意运动障碍3、脊髓半横断在脊髓休克期过后,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由于皮质脊髓侧束受损,出现痉挛性瘫痪,深反射亢进,有病理反射及髌踝阵挛。在损伤平面,由于前角细胞受损出现迟缓性瘫痪。同侧本体感觉、震动觉、两点辨别觉及触觉障碍。4、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