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故事.docx
上传人:书生****12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名字的故事.docx

名字的故事.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名字的故事名字的故事-04-1816:15:23|分类:周钰莹的日志|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我的名字很普通,但竟常常出些差错或被叫成“张锦台”、“张锦贴”;或被写成“张锦昭”、“张锦恰”;外出参加学术会议时,我的名字也几次被贴在了男士的房门上,且不论这诸多差错的原因何在,只是这个“贻”字里有一个我童年的故事。这得从我降临人世时说起。母亲生我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四个月,难产。我没有哭,奄奄一息。这年,大哥十二岁,二哥十一岁,三哥十岁。在大学教书的父亲生前总盼着有个女儿。母亲尽全力把我救活。有母亲的爱抚,哥哥的爱护,襁褓中的我并未感受到失去父亲的不幸。抗日战争爆发时,我两岁。三个哥哥都随学校转移到后方去,母亲带着我从杭州回到老家。开头的那些日子似乎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祖母一见到我,就蹙紧了眉头,不知在嘟哝些什么。只要母亲不在旁边,她就横着白眼瞪我,一边挥手叫我走开。她的那双闪着凶光的白眼睛瞪了我两年。我起初只觉得害怕,本能地躲避,躲在母亲和我住的那间屋子里,躲在母亲的身后,躲在能够遮住我的身子的任何一个角落。母亲默默的,只是干着活,只是不断地对我说:“快快长大。长大以后去读书。读了书什么也不用怕。”说话的时候,母亲眼里噙着泪。幼小的我似乎也懂了点什么,“嗯,嗯”地答应着,过完三周岁生日的那个春节,我穿上母亲亲手做的新棉袍、新棉鞋,站在衣柜的镜子前面,左看看,右瞧瞧,又端一张凳子,站到上面,打开书橱,拿一本人物绣像本的《水浒传》,一边翻看着那书里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的奇妙各异的形象,一边就觉得自己能走路能与母亲对话能拿着书看已经长大。心里有了一种什么也不用怕的感觉。也终于从母亲的口中得知祖母对我怒目而视是因为我是个“克死了父亲的遗腹女”。我当时蒙蒙胧胧地意识到祖母对我的不相容。只要我存在,祖母就要用白眼瞪我,这大概是改变不了的。于是,不知怎么一来,我也就不再躲避她了,而是学着也用白眼瞪她。她嘟哝我就大声地嚷,她挥手我就举起小胳膊摇动着。我居然毫不惧怕毫不畏缩。大概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我幼小的心灵里体验到了世界上除了爱,还有恨;体验到了一种平白无故的委屈、一种不甘受侮的抗争。当然,祖母不会放过我,她手里拿一杆戒尺,要打我的手心,我不让她打着,从楼上跑到楼下,从楼下跑到天井里,从天井里跑到家门前的石板路上,跑到后门的河滩边。她小脚伶仃,哪能追到我呢!母亲当着祖母的面大声地呵斥我,但母亲分明只是为了维护祖母的那点“面子”,那声调,那语气,都是在护着我的。这样地“对立”了一段时间,我就再也不到祖母的房间里去,也不再叫她;她也就不理睬我。吃饭时,母亲在一个小碟里给我另盛一点菜,把饭和菜放在一张方凳上,我自己坐在小椅子上慢慢地吃,倒也安然无事。但她对我们孤儿寡母更加没有好气。对我奈何不得,就把气撒到性情温和不爱惹事的母亲身上。不是嫌母亲做的针线活不好,就是说母亲干活太慢,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母亲越是忍受,她就越是厉害。母亲在屋里暗暗地流泪,我搂着母亲,像个大人似的说:“她骂你,你也骂她。她凶,你也凶。不用怕。”可是母亲说,祖父、父亲都故去了,哥哥们在上学,我还不懂事,暂时还只得在这个家里,靠祖父留下的产业过日子,只能是忍着点。庭院深深,度日如年。过完四周岁生日,又一年的春节。大年初一早晨,喝过糖末花茶,要向长辈拜年。读过几年私塾的母亲深受父亲的思想影响,她不让我跪地叩头,而是深深地鞠一个躬。她说儿女不忘父母养育的不易,读书,争气,就好。我向母亲鞠躬以后,正迟疑地走向祖母,一抬头,又见一双白眼,于是转过身就走。因为是过新年,祖母不好发作,对着母亲说了声:“没有家教。”自己上楼去了。自此以后,我已决然地不把祖母看做是我的祖母。我每次见到她,昂起头,唱着自己也弄不清楚的歌儿,一直唱到看不见她的身影。这时候,我心里充满了得胜的喜悦,只是难为了母亲。这年春天,姨母与姨父从南京回来,姨父身体不好,回老家来休养。他们听说了祖母对我的“压迫”与我的“不屈”,就邀母亲和我去与他们同住。姨父对我说:“你父亲留学日本,学习纺织工业,主张科学救国。他一向主张男女平等,希望有个女儿。你要读书,让你的祖母看到你这个遗腹女怎样地有出息。”于是,姨父为我起个以后上学的名字:锦贻。锦,是家谱上规定的辈分。贻,同遗。记着自己是个遗腹女,要用自己的行动去争得女子的地位;记着父亲的遗训,学习知识,并将知识贡献于社会。从到姨父家的第一天起,姨父就教我识字写字,并且专门为我买来儿童读物。我心思想,这就是读书了!立即有一种很神圣的感觉。每天不用母亲催我,就按时起床。大半个上午都跟随姨父认读,背诵,书写,姨父请人将一张小书桌一张方凳各锯去一截腿。我从此就跟学校里的小学生一样,有了专门的课桌凳。姨父要求极严格。在书桌前,慈祥的姨父戴上老花眼镜,变成一位严厉的老师。我也变得十分懂事,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