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通假字集课件[高中语文课件 PPT课件 教学课件].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集课件[高中语文课件 PPT课件 教学课件].doc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集课件[高中语文课件PPT课件教学课件].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6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通假字通假字四川省南充高中余永祥制作http://nc01.com/lybbs/一、什么是通假字?例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逝”跟音同(shì)形似的“誓”字相通;“女”跟字音(n?——r?)相近、字形相似的“汝”字相通。可知:“逝”、“女”是借字,“誓”“汝”便是本字。这种有本字(有的本无正字)不用,而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有的字形相似)的字来代替字,就叫做通假字。(通是通用,假是借用,“假”就是借的意思。)二、为何会出现通假字?通假字是属于假借现象的一种。假借字一般有两种现象:一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借旧字表达新义,这是属于“六书”的范畴,这里不多加讨论;二是本有其字而不用,却去借用其他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此外,还有在本字以外后造的新字,叫古今字。我们这里讲的通假字主要属于第二种,也兼及古今字。出现通假字,主要是由于当时写书或抄书的人,一时记不清、查不到本字而临时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或只图省事而有意写了笔画较少的音同、音近或形似的别字。后来的人对这些“代替字”、“别字”沿用下来,成了通假字。例如:“伸”写成“信”,“剂”写成“齐”,“邀”写成“要”等等。至于古今字,不论是为本字造今字,还是为借字造今字,大都是由字形演变而来。因为它们大都有本字可寻,而且古今是相对的,谁先谁后有的也不易查清,所以也列入通假字一类中来,不另述古今通假了。通假字和古今字,一般都写成“×”通“×”,前边是通假字或古字,后边是本字或今字。读时,通假字读本字字音,古字读今字字音。例如:“趣”通“促”,“趣”读cù,不读qù;“县”通“悬”,“县”读xuán,不读xián,等等。三、怎样辨析通假字?(一)依据字音,求得本字。阅读文言文时,遇到某个字如果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便可从字音相同或相近方面去寻求本字。例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倡例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倍——背(二)凭借字形,辨析通假。由于多数通假字字形相似,其中大多是用笔画少的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例4:操吴戈兮被犀甲。——屈原《国殇》被——披例5:或隐弗章。——《甘薯疏序》章——彰例6: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卒——猝(三)常用通假字,要尽量多记。前面讲到根据读音,寻求本字,但是文言文中字的读音是按古音读的,与今天对某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例7: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罢——疲(古代同读pí),而今音“罢”读bà,与“疲”pí不同。例8: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内——纳(古代同读nà),今“内”读nèi,与“纳”nà读音不同。现在通用的通假字,哪些读音相同,哪些不同,一时也难于查对,这是一大困难。其次,从字形的笔画来说,虽然一般是以少代多,但也有一多代少的。距——拒指——旨庭——廷第一、音同形似例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才cái例10: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具——俱jù例11: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列——裂liè第二、音同形异例1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裁——才cāi例13:曲罢曾教善才伏。——《琵琶行》伏——服fú例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早z?o第三、音近形似例1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参cān——叁sān例16:合从帝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从cóng——纵zòng例17:行李(使节)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戊退秦师〉共gòng——供gōng第四、音近形异例18: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例1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例20: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还huán——旋xuán阙quē——缺què要yào——邀yāo第五、音异形似例21:成归,闻妻言,如被冰血。——〈促织〉例22: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硕鼠〉例23: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被bèi——披pì女nü——汝r?适shī——谪zhéABCDEFGHJKLMNOPQRSTWXYZ(按音序排列)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