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永嘉十一中学生安全教育细则据统计,全国每年有16000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名学生死伤于交通事故、校园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但这些事故中,排除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外,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得到避免的。因此说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及安全知识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换言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保证来自于预防”。为确保我校师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工作、学习与生活环境,我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工作思想,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做深、做细、做好,切实抓出成效,特制定《永嘉第第十一中学学生安全教育细则》。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校舍的管理维修与使用安全1、校舍管理和维修由总务处负责。总务处应根据要求有计划地检查维修,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必须及时排除,一时不能排除的必须停止使用。2、校舍使用由校长室与政教处负责。(1)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教育学生上下课、放学时在教室、走廊和楼梯上不能拥挤、打闹、嬉戏,上下楼梯要有秩序地慢上慢下、轻上轻下;所有在场教师应承担及时制止的责任。(2)早操、课间操、集会结束后,必须在班主任的统一组织下,有秩序地单向上楼,先上后下,不得拥挤;晚自习下课前5分钟,值勤老师或保安应及时打开路灯;如遇停电,则应在楼梯拐弯处启动其它照明设施,值勤教师和班主任应在相应楼层做好安全指挥工作。(3)教育学生不得站在窗台上擦拭;课间休息时不能将身体伸出窗外,更不能翻越窗户。(4)学生不得翻越围墙、大门、爬越阳台围栏,严禁跳楼梯、滑楼梯、爬栏杆;违者给予严肃的违纪处理,且后果自负。二、道路交通安全1、行走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须在人行道内道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右边行走。(2)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必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注意车辆,不得追逐猛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3)不得穿越、倚坐人行道、车行道的护栏。(4)晚上放学回家,学生要结伴而行,遇到不怀好意的人挑逗或侵害要高声呼救。2、乘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1)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车。(2)机动车行驶中,不准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车未停稳,不得拥挤、争抢上下车。3、其它规定(1)学生不准驾驶机动车。(2)学生在校内不得骑车。4、必须杜绝以下15种不良交通习惯①在人行道、机动车道骑车,逆行骑车;②骑车横冲直闯、争道强行,与机动车抢道;③转弯不减速,不打手势;④在路口闯信号;⑤骑车双手离把;⑥追逐打闹,三五并行;⑦手攀机动车行驶,紧跟机动车行驶;⑧不走人行横道,不靠路右边走;⑨不走人行横道、天桥,随意横穿马路;⑩不注意道路和车辆信号,不服从交通管理;⑾在车行道、桥梁、隧道上追逐、玩耍、打闹;⑿穿越、攀登、跨越道路隔离栏;⒀在铁路道轨上行走,玩耍;⒁横穿铁路和钻火车;⒂不听从铁道口管理和信号管理。一言以蔽之,各班主任应教育学生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照应、当一名维护交通安全的"宣传员"。过马路时必须做到一停、二看(向左右看)、三通过,并走斑马线,行走时走人行横道。三、校园防火安全各班主任应教育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1)禁止学生携带火柴、气体打火机等易燃易爆品进校。(2)用过的废纸、旧书本等,不许随便乱烧。(3)实验用的易燃易爆物,要在专门库房存放,随用随领,用完即清理,不要在现场存放,决不能允许学生私自存放。(4)每天放学前要检查电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关闭并切断电源。(5)库房、实验室管理人员要按照有关防火规定使用。(6)发生火灾要迅速打电话“119”报警,同时不准学生参加火灾的扑救活动。四、劳动安全、触电等事故的预防1、防止劳动安全事故(1)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前,班主任应对学生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特别要强调遵守纪律、服从管理、听从指挥。学校和班主任必须做好组织管理,应有专人负责,要在指定范围内活动;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危险部位,不得动用任何设备、设施、工具、材料等。因为在劳动中,同学们如果不遵守劳动纪律,也极有可能出现一些危险。如站在窗台上擦玻璃时,不注意安全就容易失手摔下来;擦门窗桌椅时不小心,就有可能被铁钉、玻璃割伤手指,严重的可能引起破伤风。为此,在劳动过程中同学们必须注意以下四个事项:①注意了解劳动场地,牢记安全;②注意劳逸结合,累了就休息一会再劳动;③不要在高空和有危险的地方劳动;④不要在劳动时间打闹嬉戏,以免造成安全事故。(2)学生劳动和参与社会实践学习前,必须征求学校有关部门的同意,并事先须详细检查场地的安全情况与劳动工具、设备的状况,做好应急预案,消除事故隐患,带队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安全情况。(3)学生不得从事特别繁重的体力劳动;不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