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2节预防传染病》教学设计金牛实验中学(北区)周琴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本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预防传染病》是七年级下册第13章第2节内容。本节的内容由3部分知识构成,安排2课时完成。这部分内容跟日常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但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生活实例非常有限,理论性、说教性内容占大多数,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恐怕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将重点放在考虑如何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上。而且这节课是一个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较多机会表现自己知识、情感态度的机会,就书教书,就问题谈问题的做法很难满足他们,而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体验、观察、思考提出的一些问题对教师来说更具价值。通过谈论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的话题,能够最终引导学生用书本的理论知识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才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目的。教学目标确立:在处理每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教材和大纲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并不难,但是如何能够在课堂上真正达到预期的学生最好的学习效果,怎样去挖掘教学目标背后更深层的东西,还有就是如何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到底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认识到一个什么层次、水平,这些问题是需要花时间花心思考虑、设计之处。因此,我把这一节课堂教学任务归结为三点:了解事实(传染病的概念、类型)、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形成正确的防治态度。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的传染病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能力目标: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学会传染病的预防手段;通过对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情感目标: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精神,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人类传染病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难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分析:本节的重点虽然是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但这个目标的达成必须扫除几个概念障碍――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而这三个概念又和病原体这个概念紧密相关。所以,第一部分传染病概述在本节中具有知识铺垫的重要作用。教材中是通过一个观察活动(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卵)作为载体,意在通过学生的感性认识再来理解传染病的概念。学生能认识到什么是病原体,能描述什么是传染病,那么对于后两个知识点传染病的流行与预防以及认识几种传染病不仅具有直接的引导作用,而且关系到能否顺利自主地获得知识。教学整体构想:因为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学生对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再加上十几年的生活经验积累了较多关于传染病的知识,所以本节课以倡导探究性学习为基本思路,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从生活经验出发,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与合作等自主活动构建对传染病概念的认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难度不大,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外,教师可以提供的一些传染病资料,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身边的事例来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通过讨论而归纳总结关于传染病具有哪些特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以及预防的措施。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其科学思维的习惯、科学实验的态度、对传染病的正确认识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提升。课时安排:1、传染病概述1课时2、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认识几种传染病1课时学情分析:本节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过了“健康及其条件”,对健康的含义有一定的认识,而传染病不仅损害人们的健康,还会造成大批病人死亡。因此,从一些大家熟悉的传染病入手(例如“甲流”),加深传染病对人类危害的认识,自然引入到本节内容。七年级学生对贴近自己生活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重,但受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和能力还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因此,我选择探究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第1课时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法手段引言↓展示“全球甲流肆虐”的图片,以热点话题引入本节课题,激发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兴趣。观看图片导入新课↓(一)组织学生比较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疾病,让学生找出哪些病传染,哪些病不传染,如甲型流感、近视眼、结膜炎、贫血、心脏病、蛔虫病等。(二)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传染病的特点,明确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一)学生回忆、叙述自己从小到大得过得的疾病,症状及是否会传染给他人。(二)学生明确传染病的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小组讨论传染病概述↓(一)设问:在致病因素上,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有没有区别?传染病有没有共同点?(二)以蛔虫病为例,学习了解病原体的概念。1、设问: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特别多发于儿童和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