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元枫****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5题70分)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A.河流、明确的B.山脉、明确的C.交通线、模糊的D.湖泊、模糊的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A.化学工业B.电子工业C.建材工业D.纺织工业【答案】1.B2.B【解析】【1题详解】图示区域中,县域界线位于河流源头,河流源头是山岭,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山脉。县域界线是行政区界线,其属性是明确的,B正确。河流、交通线、湖泊不是其分界线,A、C、D错误。【2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环境幽美,空气清新,交通便利,高校分布,技术人才多,适宜发展污染少,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电子工业,B正确。化学工业污染严重,A错误。纺织工业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对环境、技术要求不高,最好接近住宅区、靠近城区,D错误。建材工业破坏植被,破坏该地环境,C错误。故选B。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符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光照C.降水D.地形4.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的是()A.家家打稻趁霜晴B.新雨山头荔枝熟C.小麦登场雨熟梅D.梨花淡白柳深青【答案】3.D4.B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对地理景观的影响,试题难度一般。【3题详解】结合图可以看出河流东岸吊脚楼数量多,西岸数量少,东岸是河流的凸岸,根据图中测量点海拔和测量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可知河流的东岸凸岸地形较为平坦,西岸海拔较高,地势落差较大,因此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选D。【4题详解】①吊脚楼依山而建,西江是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尤其是山区木材丰富,可以就地取材,故此说法正确;②吊脚楼依山而建,呈阶梯逐级抬升,节约建筑用地,故此说法正确;③吊脚楼底层架空主要是为了平衡,适应地形的需要,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④吊脚楼的底部支柱长短不一主要是为了适应地形的变化,故此说法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B。【5题详解】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水稻,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A对;荔枝为热带水果,B错;小麦将熟的时候梅雨也开始了,中秋节时梅雨季已过,且梅雨主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C错;梨树为我国暖温带树种,在该地不宜种植,D错。故选A。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D.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8.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答案】6.D7.B8.C【解析】【6题详解】乙是海南岛,是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导致流量季节变化大;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为主,河流季节变化也大。不正确的选择D项。【7题详解】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乙是海南岛。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劳动力价格较低。选择B项。【8题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制约甲、乙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多山的地形,对外联系不便,生产方式落后,①③④对;乙地区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②⑤对,所以选C。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秦汉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9.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C.荒漠扩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