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泥鳅的技术要点.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金币:12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养殖泥鳅的技术要点.doc

养殖泥鳅的技术要点.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2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YPERLINK"http://www.feed163.com"www.feed163.com养殖泥鳅的知识要点饲养泥鳅苗种用水泥池和土池都可以,但一定要水源充足无污染,光照良好,池塘保水力强,无渗漏,能彻底排干池水。鱼苗入池后要勤施追肥,以保持水质肥爽,为泥鳅幼苗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同时投喂饵料。养殖期间要防止其他鱼类、青蛙及水生昆虫进入鱼苗池。泥鳅苗一般在春分前后投放,刚买的泥鳅苗身体纤弱,入池时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较大损失,甚至“全军覆没”。因此,在泥鳅苗入池时,一定要注意以下要点:泥鳅苗在入池前一天要用密眼网拉几次空塘。一方面使堆积在池底的剩余清塘药物充分溶解,以防毒害鳅苗;另一方面进一步清除敌害,如果发现敌害可用0.5克/立方米浓度的敌百虫全池泼洒进行杀灭。在泥鳅苗入池前一定要检查清塘的药物毒力是否消失,以及水的肥度是否合适。首先取半桶水,因有时表层水毒力已消失,但底层的毒力仍然很强,将泥鳅苗放入水中观察8~10个小时,看是否正常,以确定泥鳅苗能否入池。其次可根据水色、透明度和饵料生物情况判断水的肥度,如发现池水过肥,可加注清水调剂;池水的肥度不够,应立即补施少量化肥或发过酵的粪或增投人工饵料。泥鳅苗入池时要求池水温度不能低于运鱼水温3℃。如果水温相差过大,就应先逐渐调整温差,泥鳅苗适应后再入池。用塑料袋运输的泥鳅苗,在入池前应先将塑料袋开口缓慢放入预先安置好的水箱内,10~20分钟后再将泥鳅苗连水一起缓慢倒入箱内,借此调节水温差和泥鳅苗对袋内气压改变的适应,称为“缓苗”。如果开袋时发现泥鳅苗呈仰卧状态,这是二氧化碳中毒现象,只要经过缓苗,放入清水一段时间即可恢复。如果将泥鳅苗从袋中直接倾入池内,即使在放养时肉眼观察生活正常,下塘后也会发生死亡,即运输后死亡。因此缓苗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另外,泥鳅苗入池前应进行药物消毒。可用1%的小苏打水浸洗20~30分钟.鳅苗饲养的生产实践证明,鳅苗入池前喂1~2次熟蛋黄或饲料酵母,如能捞取轮虫投喂更理想,其成活率或成长速度都比不喂的有明显提高。鳅苗运到后,先用网箱喂饵,再重新过数入池。在网箱内取苗时,上风头的鳅苗一般体质较强,个体较大,下风头的鳅苗体质较差,个体较小,这样就可将个体大小不同、体质强弱有别的鳅苗基本分开。据试验,鳅苗从30厘米高处倒入水中,只损伤5%~10%;距水面60厘米高时,鱼苗损伤率可达20%~30%。因此,鳅苗下塘时要选择深水处,紧贴水面慢慢放苗,如发现鳅苗密集成团,要用水滴轻轻泼洒,使其散开游入池中。遇到起风天气,要在上风头深水处入池,以免鳅苗被风吹到池坡或压到池底而造成伤亡。同一池塘应放养规格一致的同种鳅苗。尽量一次放足,以免发生大鱼吃小鱼及出池规格不齐的情况。规格不一致的鳅苗放养在一起,大鳅苗的生长速度远远超过小鳅苗,两极分化就更加明显。另外,鳅苗下塘的时间选择无风晴天的上午。避免风天、雨天或夜间入池。在北方地区,泥鳅的生长期较短,泥鳅种需越冬后第2年才能养殖成鱼。水温降至10℃以前,要选择背风向阳、蓄水较深、不渗漏、保肥力强的池塘进行并塘越冬。水温降至10℃时,泥鳅开始进入冬眠期。越冬时,泥鳅的混养密度是常规混养密度的2~3倍。越冬期间可在池塘四角投放适量粪肥,既可肥水,又可以通过发酵增温,有利于泥鳅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