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探索1、和其他物体比一比科学词汇:2、描述并记录这个物体的特征研讨:第二课谁轻谁重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认识物体的形状一、聚焦一、聚焦二、探索三、操作四、研讨BusinessideaProductProductProduct水活动1:比较水和洗发液猜猜他们是怎么观察的活动手册第1面活动2:洗发液、水和木块比较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水的特征?“水、油、洗发液”流动比赛BusinessideaBusinessidea我们知道的动物鱼仓鼠介绍我观察的动物画一种动物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是什么?动物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3分):三、碰撞激发小组合作(13分):四、交流内化,巩固知识(12分)五、拓展延伸灵活运用:(2分)一年级下册3.观察一种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蜗牛有什么特点?研讨研讨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环境:温度16~30℃。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研讨休息一会给动物建个“家”小鸟的“家”小狗的“家”蜜蜂的“家”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说一说蜗牛在家中的生活情况。同学们的介绍,有哪些地方做得好?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我们来把蜗牛的“家”布置得更舒适。仔细观察:蜗牛是怎样吃菜叶的?齿舌交流我们的发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3分):三、碰撞激发小组合作(13分):四、交流内化,巩固知识(12分)五、拓展延伸灵活运用:(2分)观察鱼谜语鱼小溪观察鱼观察鱼的身体特点鳃(呼吸)观察鱼是怎样运动的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3分):三、碰撞激发小组合作(13分):四、交流内化,巩固知识(12分)五、拓展延伸灵活运用:(2分)赠送以下课件第1课时新课导入猜一猜,你能说出这些图是什么故事吗?郑人买履守株待兔指导书写整体感知在很久很久以前,(宋人/有/耕者)。耕者有田,(田中/有株)。忽见一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耕者(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可是,(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识记“耒”:在文中还有一个字跟“耒”有关,大家一起来找找。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尝试读懂小古文的意思。同桌合作,一人读古文,一人说意思,再交换说一说。这个种田的人丢掉了耒。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来,种田人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别人都已经在田里辛苦地干活了,种田人还是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太阳落山了,种田人还是不肯离开树桩,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________。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尝试读懂小古文的意思。同桌合作,一人读古文,一人说意思,再交换说一说。种田的人就在那儿等啊等啊。总结拓展农夫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他究竟错在哪里?配乐朗读。第2课时借助注释和图片,结合生活实际,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读课文说一说故事内容。感悟主题古今对照,感知异同。子都撞折了。农夫高兴极了,他一点儿力气没有花,就白捡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耒放在身边,守在树桩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死在树桩上。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儿啊!农夫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因为没能再次得到兔子,农夫自己也沦为了宋国的笑柄。拓展延伸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边走啊?”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啊!”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车夫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根据《战国策·魏策四》相关内容改写学习了《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请大家默读《南辕北辙》。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理解《南辕北辙》的道理。活学活用。指导书写板书设计第1课时第1课时1400多年前,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了一座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这座桥叫什么?说一说:赵州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初读课文赵州桥石匠设计创举冲击节省而且各自似乎体现人民智慧才干历史爪自由读文,梳理结构。小结学习方法:我们根据流程图,学会抓关键词提炼主要内容,很快就知道文章写了什么。谁来读读第1自然段?资料补充罗马拱桥属于巨大的砖石结构建筑……独特的中国拱桥是一种薄石壳体……中国拱桥建筑,最省材料,是理想的工程作品,满足了技术和工程双方面的要求。——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