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土木工程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doc

土木工程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土木工程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虞兆中http://epaper.ce.ntu.edu.tw/vol.14/index.html往昔的所謂工程大都是土木工程,由於科技的逐漸孳長分工,目前的所謂土木工程僅為眾多工程中的一類。近來在科系整合的聲浪中,大家又強調了各類學術間的通連關係和相互影響。今天所談論的雖以「土木工程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為題,卻難以從整個教育或工程教育發展情況和趨勢的探討中分離出來。所以部分內容不免是有關於一般教育或工程教育的,祗是限於個人的見聞與學識,偏失之處一定不少,務請各位不吝賜教。一、我國古代工程知識的成長1.我國古代土木工程的成就:日本人伊東忠太原在所著的「中國建築史」一書中曾說,中國書籍多誇大的記事。或許國人的寫作在外國人看來難免有自我吹噓之嫌。英人李約瑟氏所著「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一書內的論述,應該較具客觀性,較易為人們接受。該書第四卷第三冊「土木工程」篇的引言第一句話就說「世界的古老諸國中,在土木工程方面的成就,論規模,講技術沒有任何國家能超越中國。」的確,我國古代在土木工程方面成就是輝煌的。由下列四個例子可見一斑:(1)北平城的都市規畫與建築:登梅山俯覽北平城,北起鐘樓南抵永定門長達八公里的主軸,歷歷在目。這世界最大規模的主軸設計,經由元、明、清三代的經營,論建築群的氣勢和都市計畫的完美,其莊嚴宏偉,氣象萬千,變化玄妙而引人入勝,在世界國的都市中十分突出。(2)趙州的安濟橋:俗稱趙州橋,隋代李春所建,是一淺拱結構,跨長三十七公尺半,而拱高尚不及跨長的五分之一。它的造型之美,施工的因難,以現代工程技術的觀點來衡量,仍不失為一項土木工程傑作。反觀歐洲,到十四世紀方有類似的橋梁結構,落後我國數百年。(3)四川的都江堰工程:秦太守李冰所建,兼具防洪與灌溉之利,惠及成都平原十餘縣約三百萬畝耕地,使成都平原有穀倉的美稱。後人依據他所遺留的「深淘灘,淺作堰」六字碑編成治水三字經,共二十句六十字,且遵守不渝,使這偉大的工程歷二千餘年功效至今不衰。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遷都重慶,被其餘澤,供應糧食,對於勝利的獲致有不可磨滅的貢獻。(4)秦漢時期的道路工程:大家都知道羅馬人善於造路,殊不知我國的道路工程也有輝煌的過去。根據李約瑟的記述,秦漢是我國歷史上道路工程的顛峰時期。保守的估計,秦漢時期中國境內所造的幹道長達三萬六千公里,約為羅馬帝國所築道路的三分之二。那是因當時中國水上運輸發達而無需太多的道路的緣故。我國當時道路的規畫和品質則不輸羅馬帝國。秦漢和羅馬帝國時代相當,兩大帝國的道路工程都在這三世紀同趨沒落。緬懷先賢,景仰不已,尤其在當時的教育背景下(下面要談到),工程前輩有這些作為和成就更是令人欽敬。2.我國古代的高等教育:禮記樂記篇中說「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塾又稱學塾,相當於小學;每黨五百戶,所設學校稱庠,相當於國民中學;每術二千五百戶,所設學校為序,相當於高中;國家設國學或太學,相當於今日的大學。可見我國的教育早就有相當完整的體制。至於高等教育,胡美琦先生在他所著「中國教育史」中,將其演變分為八個時期,我把它稍加簡化合併成下列五個時期:(1)貴族教育時期:從西周到孔子約六百年。教育內容為禮、樂、射、御、書、數。往往少數英武俊秀的平民子弟亦能分享這種教育機會。(2)私學講學時期:由孔子至秦約三百年。孔子開私家講學的先河,教育因而趨於平民化,士的階層與起,當時有所謂布衣卿相。更掀起學術思想的高潮,百家爭鳴,是我國學術史上最為燦爛的時期。(3)國家教育時期:秦漢時期約四百年,國家教育興盛,其中最有名的是漢武帝崇尚儒學,興太學,立五經博士。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博士原為官名,始於戰國時期。於武帝前,博士是掌通古今的學術性官職;武帝後則專指講授五經的教授,即國立大學(太學)的教授,與今日的博士不同。(4)門第與寺院教育時期: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約七百年的期間,由於上層政治不安定,士族門第形成特殊階級。教育內容分兩部分;處世循道家思想,治家則遵儒家傳統。又由於佛教的與盛,尤其是禪宗的崛起,而產生了寺院教育,山林講學。(5)書院講學時期:宋以後直至清末千餘年間,書院講學擔負教育的重要使命。宋代設有白鹿、石鼓、應天、嶽麓等四大書院。元代更盛,在各路、州、府都有書院,明清尤多,且有私家設立的。3.我國古代工程知能的培養:古代的讀書人認為工程乃匠人技工之事,講器而非論道,不登大雅之堂。因此,我國古代的教育學府中,無論那一個時期,那一階層,都不講授工學。工程知識的培養,就全仗師徒傳授和觀摩、思考、閱讀等方式的自我進修了。由於土木工程和人類活動的關係密切,有關的記述散見於各種寫作,例如,「爾雅」中有專講宮室施工的一章;讀「紅樓夢」亦可窺見當時豪門府第屋宇庭國的概貌。這些資料汗牛充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