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式挡土墙计算与设计[1].pdf
上传人:13****51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薄壁式挡土墙计算与设计[1].pdf

薄壁式挡土墙计算与设计[1].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薄壁式挡土墙第一节概述薄壁式挡土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属轻型挡土墙,包括悬臂式和扶壁式两种形式。悬臂式挡土墙的一般形式如图4-]所示,它是由立壁(墙面板)和墙底板(包括墙趾板和墙踵板)组成,呈倒“T”字形,具有三个悬臂,即立壁、墙趾板和墙踵板。扶壁式挡土墙由墙面板(立壁)、墙趾板、墙踵板及扶肋(扶壁)组成,如图4-2所示。当墙身较高时,在悬臂式挡土墙的基础上,沿墙长方向,每隔一定距离加设扶肋。扶肋把立壁同墙踵板连接起来,扶肋起加劲的作用,以改善立壁和墙踵板的受力条件,提高结构的刚度和整体性,减小立壁的变形。扶壁式挡土墙宜整体灌注,也可采用拼装,但拼装式扶壁挡土墙不宜在地质不良地段和地震烈度大于等于8度的地区使用。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的结构稳定性是依靠墙身自重和踵板上方填土的重力来保证,而且墙趾板也显著地增大了抗倾覆稳定性,并大大减小了基底应力。它们的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墙身断面较小,自身质量轻,可以较好地发挥材料的强度性能,能适应承载力较低的地基。但是需耗用一定数量的钢材和水泥,特别是墙高较大时,钢材用量急剧增加,影响其经济性能。一般情况下,墙高6m以内采用悬臂式,6m以上则采用扶壁式。它们适用于缺乏石料及地震地区。由于墙踵板的施工条件,一般用于填方路段作路肩墙或路堤墙使用。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在国外已广泛使用,近年来,在国内也开始大量应用。第二节土压力计算一、库伦土压力法悬臂式和扶壁式挡土墙土压力一般可采用库伦土压力理论计算,特别是填土表面为折线或有局部荷载作用时。由于假想墙背北的倾角较大,当墙身向外移动,土体达到主动极限平衡状态时,往往会产生第二破裂面0C,如图4-3所示。若不出现第二破裂面则按一般库伦理论计算作用于假想墙背Ac上的土压力Ea.,此时墙背摩擦角δ=φ。若出现第二破裂面则应按第二破裂面法来计算土压力Ea,立壁计算时,应以立壁的实际墙背为计算墙背进行土压力计算,并假定立壁与填土间的摩擦角δ=0。当验算地基承载力、稳定性、墙底板截面内力时,以假想墙背AC(或第二破裂面DC)为计算墙背来计算土压力,将计算墙背与实际墙背间的土体重力作为计算墙体的一部分。有关土压力计算详见第二章。立壁与墙踵竖直面AD间的填土重力W作用于墙踵板上。为简化计算,车辆荷载可以按整个路基范围分布来考虑。第三节悬臂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设计,包括墙身构造设计、墙身截面尺寸的拟定、结构稳定性和基底应力验算以及墙身配筋计算、裂缝开展宽度验算等。一、墙身构造设计1.悬臂式挡土墙分段长度不应大于15m,段间设置沉降缝和伸缩缝。2.立壁如图4-1所示,为便于施工,立壁内侧(即墙背)宜做成竖直面,外侧(即墙面)坡度宜陡于1:0.1,一般为1:0.02-1:0.05,具体坡度值应根据立壁的强度和刚度要求确定,当挡土墙高度不大时,立壁可做成等厚度。墙顶宽度不得小于0.2m;当墙较高时,宜在立壁下部将截面加宽。3.墙底板如图4-1所示,墙底板一般水平设置,底面水平。墙2.墙底板钢筋设计墙踵板受力钢筋,设置在墙踵板的顶面,该钢筋一端伸人N2立壁与墙底板连接处并伸过不小于一个锚固长度;另一端按弯矩图切断,在理论切断点向外延长一个锚固长度。墙趾板受力钢筋,设置于墙趾板的底面,该筋一端仲人立N1壁与墙趾板连接处并伸过不小于一个锚固长度;另一端一半延伸到墙趾,另一半在B/2处再加一个锚固长度处切断。为便于施工,墙底板的受力钢筋间距最好取与立壁的间距相同或整数倍。在实际设计中,常将立壁的底部受力钢筋一半或全部弯曲作为墙趾板的受力钢筋。立璧与墙踵板连接处最好做成贴角予以加强,并配以构造钢筋,其直径与间距可与墙踵板钢筋一致,墙底板也应配置构造钢筋。钢筋直径及间距均应符合规范的规定。另外,还应根据截面剪力布置箍筋。扶壁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设计与悬臂式挡土墙设计相近,但有其自己的特点。扶壁式挡土墙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墙身构造设计、墙身截面尺寸的拟定、墙身稳定性和基底应力及合力偏心距验算、墙身配筋设计和裂缝开展宽度验算等。立壁和墙底板厚度的计算,墙身稳定性和基底应力及合力偏心距验算等均与悬臂式挡土墙相同。一、墙身构造设计扶壁式挡土墙墙高不宜超过15m,一般在9~l0m左右,分段长度不应大于20m。扶肋间距应根据经济性要求确定,一般为1/4~1/2墙高。每段中宜设置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扶肋,扶肋厚度一般为扶肋间距的1/10~1/4,但不应小于0.3m。采用随高度逐渐向后加厚的变截面,也可采用等厚式以利于施工。墙面板宽度和墙底板厚度与扶肋间距成正比,墙面板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