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必看)编辑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文教案(必看)编辑精选.docx

语文教案(必看)编辑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优秀)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语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科属于看图读韵文识字,它吸收了传统识字教材的编写经验,将描写桂林风光和民族风情的词语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认读,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图和词语。共有五幅插图。文中精美的插图与图下描写桂林风光、特点的词语是一一对应的。这样的安排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借助图画识字,学词,认识事物,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相结合。第二部分是要求会写的8个生字和2个只识不写的生字。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2.借助课文插图和多媒体情境,了解词语意思,欣赏如画的`壮乡山水,感受如诗的壮族风情。3.诵读课文,培养语感,积累词语。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并能按笔画在田字格中写端正、写匀称。课前准备:根据课文内容下载多媒体课件。教法和学法:1、熟字带生字法。2、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初步感知1.导语: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壮丽,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那里山奇水秀,景色迷人,想跟老师到壮族之乡去看看吗?2.(多媒体播放一段桂林山水的录像片,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如画的风景。)3.指名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板书课题:识字2),会是什么内容呢?二、初读课文,识字识词I.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要求看音节,读准字音,读顺词语。2.指名分行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3.再读课文,对照画面,想想课文描写了什么?4.读后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三、图文对照,探究学习,理解词义1.指导学习第一行。(1)多媒体显示一组秀峰倒影图,学生看图后说说画面中的景物。(2)媒体画面对应处相机出现词语:碧水、秀峰、倒影。(3)学生有感情朗读。2.指导学习第二行。(1)多媒体播放一段对歌,听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显示壮乡青年男女榕树下对歌的画面。对歌,是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风俗吗?(2)学生说这两个青年在什么地方对歌。教师边叙述边出示相应词语:对歌、榕树、壮乡。(3)画面特写,认识榕树。有感情朗读第二行。3.指导学习第三、四行。“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那里的山水姿态各异,形象万千,想不想细细欣赏一下它的奇特?多媒体显示一幅山水画卷,接着显示一组画面,学生说说它们的样子。(2)教师相机出示对应的词语:象鼻、骆驼、笔架。指名齐读词语。(3)再来欣赏漓江的水,多媒体显示江上景象,指导学生看图认识画面景物。(4)教师相机出示词语:竹筏、鸬鹚。读好这两个词。(5)看到这样的山,这样的水,你有什么感受?相机出示词语:画廊。读好这个词。(6)连贯朗读第三、四行。四、反复诵读,巩固识字,运用拓展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联想画面景象。2.指名朗读课文,读出情趣。3.多媒体显示词语(不带拼音),学生认读后显示画面景象,看看读得对不对。4.逐步出示每行词串,学生诵读后串词成句,练习说话。5.配乐朗读课文。6.你还知道我国哪些风景名胜?五,指导写字,写好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2.读课后生字表,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媒体相机出示,学生说说结构比例。3.媒体出示”碧”和“架”,学生观察后说注意点,两字下部的横画用红色显示。4.重点指导“鼻”和“廊”;“鼻”:先看清结构特点,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在书上描红。“鼻”也作偏旁,读作鼻字旁。“廊”:注意里面的”郎”部,下面只有一点。看教师范写,再在书上描红。六、练习设计学生在课本上描红、仿影、临写。七、反馈与小结连起来读读韵文,想想每排说的是什么?八、作业设计画一画桂林山水。写一写描写桂林山水的小短文。板书设计:碧水秀峰倒影对歌秀峰壮乡象鼻骆驼笔架竹筏鸬鹚画廊教学反思: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重点难点1、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2、难点:对无数座山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如果我们不是生活在交通发达的今天,不是生活在视野开阔的平原地带。而是生活在大山里,每天抬头可见的只有高耸人云的大山,苍苍茫茫,连绵不断,你会想到什么呢?(课件播放大山的画面)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师: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大山挡住了我的视线,我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位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二、学习词语、注音三、学习课文师:诗歌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