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学习目标情境写实情境写实任务一古典贸易理论一、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斯塔福(WilliamStafford,1554—1612),在其所著的《对我国同胞的某些控诉的评述》一书中写道:“外国商人从我们手中廉价地购买羊毛,再将羊毛织品高价卖给我们,以此从我们手中赚得货币就离开我们,一去不复返了。”他还进一步分析逆差对英国的危害性,认为进口商品是有害的,特别是进口本国能生产的产品。早期重商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1)货币——金银是唯一的财富,任何商品输入都会使货币流出,减少本国货币的拥有量,从而减少本国的财富。因此,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应该尽可能多的输出而尽可能少输入,最好是不输入。只有这样,一国才能迅速地增加货币,积累财富(重商主义因此又被称为重金主义)。(2)对贸易要进行严格的管制,力争每一笔贸易均保持顺差,从而使金银不流出本国(这一理论因此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1.重商主义的积极性(1)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2.重商主义的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二、绝对优势理论斯密认为,商品的价格是由劳动价值决定的,各国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因而商品价值所决定的商品价格也有所不同。某些商品的价格国内比国外便宜,就可以出口卖高价,换回外国比本国便宜的商品。这样,通过国际贸易,双方都可以获得更多和更便宜的商品,既节约了本国的劳动力,又增加了使用价值。同时,贸易的开展使两国的资本和劳动力都从生产率低的行业转移到发达兴旺的出口行业中来,这一方面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合理的国际分工格局,其结果是,商品产量增加了,消费水平提高了,社会劳动时间也节约了。(1)世界上是只有两个国家,各自只能生产两种产品,即2×2模型;(2)劳动是构成生产成本的唯一要素;(3)生产要素在两国之间不能自由流动,但在一国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即资源可以从国内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4)两国资源都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一国某个部门资源的增加就意味着另一个部门资源的减少;(5)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6)没有运输或其他贸易成本,产品可以在两国间自由流动;(7)进出口的价值相等;(8)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具体分析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并不难理解,但是,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却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学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认为国际贸易只是对单方面有利的片面看法。这种贸易分工互利的“双赢”思想,到现代也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然而,这一理论本身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其根本缺陷在于它表明只有在具有绝对优势优势的国家之间才能开展国际贸易,而对于不具有绝对优势优势的国家在国际贸易没有任何利益只有伤害。这不符合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例如广大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可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上都比不上发达国家,但仍然在进行国际贸易,也未因此而使这些国家产业走向衰亡。因此,绝对优势理论所阐明的国际贸易的好处缺乏普遍性,这一缺陷后来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所克服。三、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提出的。大卫李嘉图与亚当·斯密相隔大约三四十年,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181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谷物法》,导致粮价上涨、地租猛增,严重地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阶级围绕《谷物法》的存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论证废止《谷物法》、实行谷物自由贸易的优越性。大卫·李嘉图在这场斗争中站在工业资产阶级一边,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在1817年出版的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ofComparativeAdvantage)。这是一项最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经济解释力。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优势还大。故英国应专门发展纺织品生产,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