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pdf

安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5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高二学期春季课题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教学目标1.综合思维:结合碳循环示意图、温室效应原理,理解碳排放与全球变暖的关系,分析全球变暖对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国家安全的影响。2.区域认知:结合材料、区域图,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3.人地协调观:运用实例,说明国际合作对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增强国际减排合作意识,建立人地和谐的发展观;了解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减碳之诺,增强国家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并树立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意识。4.地理实践力:结合所学知识,从自身做起,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增强珍爱地球、保护地球的责任感。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碳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2.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及国家安全的影响。3.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难点:1.说明碳循环的过程。2.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马尔代夫水下内阁会议[讲解]2009年,马尔代夫总统及内阁成员,在6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世界上首次水下内阁会议。会议呼吁世界各国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并积极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思考]为什么马尔代夫要在海底,召开这次呼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会议?全球气候变化会,对马尔代夫会造成哪些影响?我们通过一则视频来了解一下。[视频]全球变暖或使马尔代夫消失【设计意图】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新课讲授】一、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过渡]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全球变暖威胁了马尔代夫的生存,有关注相关实事新闻的同学肯定已经了解到,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并且对我们人类产生了影响。[讲解]下图是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和大气中的CO浓度的变化情况,图上方青色的曲线表2示的气温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全球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增温尤其明显。图下方黄色曲线表示CO浓度变化,呈持续上升趋势。2[提问]CO浓度和气温都是上升趋势,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设计意图】1、带领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与CO联系的思考,从而引出温室效应。2[提问]CO浓度的增加对气温上升有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分析CO浓22度增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学生思考并回答)[讲解]太阳短波辐射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的CO等温室气体可以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且通过大气逆辐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2这使得地球接受的太阳能不会马上散失掉,形成温室效应,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设计意图】1、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用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解释二氧化碳增加是气温上升的原因,实现温故知新。[过渡]那为什么大气中的CO浓度为什么会增加呢?2[讲解]这和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有关,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以及岩石圈之间迁移、转化所构成的循环。在大气圈,碳元素主要通过CO等形式存在;生物圈2的碳元素主要通过生物有机体形式存在;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吸收大气圈中的CO;生物2通过呼吸作用及分解过程又会释放出CO;古生物遗体经过长时间的高温高压形成化石燃料2储存于岩石圈中;岩石圈里的碳元素通过地质作用或化石燃料的燃烧又释放出来;碳元素可以溶于水,以碳酸根离子形式存在;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碳酸盐储存于岩石圈中。自然界的碳循环过程维持了大气中CO等温室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2【设计意图】1、通过图文解析,了解碳循环。[过渡]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大气层中的CO浓度在不断上升。2[提问]结合碳循环过程,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了碳循环中的什么环节?(学生思考并回答)[讲解]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主要通过使用化石燃料和改变土地利用两种方式影响全球碳循环过程。化石燃料的使用:将漫长地质时期固定的碳以二氧化碳等形式重新释放到大气中,增加了CO的释放。改变土地利用:例如森林砍伐和焚烧、农田开垦等土地利用的变化2将陆地植被和土壤中的碳以二氧化碳等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并且会减少植被对CO的吸收。2CO的释放增加,而吸收又减少,这导致了大气中CO浓度的增加。22【设计意图】1、注重地理教学生活化。结合实际生活,展示人类活动图片,学生能够对人类活动产生碳排放进一步认识,并且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