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木兰从军》教学片断及反思.docx
上传人:永香****能手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小学课文《木兰从军》教学片断及反思.docx

小学课文《木兰从军》教学片断及反思.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课文《木兰从军》教学片断及反思小学课文《木兰从军》教学片断及反思设计理念:1、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花木兰就是忠孝的完美结合,课文虽然写的是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全过程,但把叙述的重点放在了集中体现木兰“孝”的情节上。所以本课教学设计在整体把握文本神韵的基础上重点抓住人物的核心价值(花木兰爱亲人胜过自己),紧扣语言文字,以读为本,展开全文的学习,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真正做到立足工具,弘扬人文,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2、本课的设计,着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通过相关资料的拓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旨在让学生通过与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对话,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在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片断一]复习旧知,感悟形象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说说看你了解到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呢?生1:她是一个女英雄。生2:我知道她是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生3:朝廷召见她,要封她做大官,花木兰却拒绝了。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女英雄。生4:她是一个孝顺父母的人。生5:她还是一个爱国爱家的人。生6: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在征战中她像男儿一样英勇,立下了赫赫战功。师:的确,木兰是个爱国爱家、英勇善战、淡泊名利的女英雄。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无数的英雄,他们驰骋疆场、精忠报国。在众多的英雄中,花木兰这位女英雄的形象一直夺目耀眼。与其他英雄相比,她孝字当头,爱亲人胜过了爱自己。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木兰从军》的故事,去走近这位爱亲人胜过爱自己的巾帼英雄。[反思]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花木兰曾经被封为“孝烈大将军”,她可以说是忠孝的完美结合,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了无数的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中,花木兰这位女英雄的形象却熠熠生辉。千百年来,她的故事广为流传,这都是因为她孝顺父母,爱亲人胜过了自己。“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当今时代老百姓更看重于“孝”,社会也需要更多像花木兰一样关心、孝顺父母的人。仔细研读教材,你会发现课文内容也是以“孝”为主组织编排的,课文着重描写了木兰从军这一部分,略写了木兰驰骋疆场,淡化了木兰功成身退,所以本文起点和落脚点在“孝”上,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花木兰爱亲人胜过了自己,展开全文的学习。这样集中力量突破一点,花木兰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变得鲜明、鲜活。学生感受到的英雄花木兰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变得有血有肉、有情有义。这位令人称赞的女英雄也有一颗平常人所不及的孝心。[片断二]切入重点,强化体验师:我们首先来看看木兰从军前的这一部分,默读课文2——5自然段,看看木兰的哪些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学生默读课文)师:谁先来谈一谈。生1:“回到家里,木兰坐在织布机前,愁眉不展: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弟弟又小,还不到当兵的年龄。可是朝廷颁发的征兵令,谁又能违抗呢?”我体会到当时木兰心里非常苦恼。师:还有谁补充?生2:我从这句中体会到花木兰当时为了征兵令的事,焦急万分、愁眉不展。师:(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学生自由读句子)师:咱们学语文,就要能够让一个词,一句话在自己的脑海中变成一幅幅画面。看到“年老多病”这个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生4: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老人老态龙钟,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站在风中。生5:我看到了一位一走一喘,咳得都直不起腰的老人。生6:我还从“多病”这个词看到这位老人卧在床榻,床旁还放着药罐子。师:是呀!让这样一位步履蹒跚、体弱多病、弱不禁风的老人去打战,这叫木兰如何放心得下呀!(指名学生读句子: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师:从你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木兰在为父亲担忧。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父亲此次去哪里从军打战吗?北方大漠!冬季的大漠,大雪纷飞、冰天雪地、狂风怒号,让父亲去那里行军打仗,去面对如狼似虎的匈奴兵,他能撑得住吗?如果真的让拖着病躯的父亲从军,那只会凶多吉少!(指名学生再读句子: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师:从你紧锁的眉头中,我们感受到了你内心的焦急和不安。师:此时木兰还想到父亲曾经教她骑马射箭,教她识文断字,和她一同在屋前做游戏,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然而这一切都将变为回忆,这将成为木兰心中永远的痛。(指名学生读句子:父亲年老多病,怎么能够去从军打仗呢?)[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