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喉返神经显露法在甲状腺包块手术中的应用作者:不详更新时间:2012-6-1015:58:01摘要:目的:探讨喉返神经显露法在甲状腺包块手术中对喉返神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42例甲状腺肿块患者的的病史及术后喉返神经麻痹(RLNP)的发生率。结果:本组542例均行手术,术后声嘶46例(8.5%);显露喉返神经组术后22例发生声嘶,损伤率为7.0%(22/316);未显露喉返神经组术后24例发生声嘶,损伤率为10.6%(24/226)。显露组RLNP(7%)低于未暴露组(1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而甲状腺癌患者,显露组RLNP(13.5%)低于未显露组(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显露组RLNP均低于未显露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4、0.28)。结论:甲状腺手术中采取喉返神经显露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甲状腺癌患者,在单纯的包块切除或甲状腺的次全切除中,区域保护法也能有效的保护喉返神经。关键词:甲状腺;喉返神经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对于术中如何防备喉返神经的损伤,还存在一定的争议[1]。为此,统计自2000年1月1日~2009年1月1日在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542例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42例患者,其中男235例,女307例,年龄18~84岁,平均51.6岁。所有病例均经过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包括结节性甲状腺肿281例,甲状腺腺瘤193例,甲状腺恶性肿瘤68例。二次手术患者13例,手术由同一医生主刀完成。其中336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206例术中采用区域保护法,未显露喉返神经。单侧显露330例,双侧显露6例。术前常规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及颈部彩超、喉镜检查声带运动功能。术前声带麻痹患者未纳入本组病例。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4年。1.2手术方式:手术采用颈丛阻滞麻醉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甲状腺癌患者,患侧甲状腺叶全切加同侧根治性颈清扫术62例,甲状腺全切加双侧颈清扫术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单纯甲状腺腺瘤切除121例;患侧甲状腺叶次全切除术60例;一侧叶全切加峡部切除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一侧腺叶次全切184例,一侧腺叶次全切加峡部切除84例,双侧腺叶次全切13例。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本组542例均行手术,术后声嘶46例(8.5%);显露喉返神经组术后22例发生声嘶,损伤率为7.0%(22/316);未显露喉返神经组术后24例发生声嘶,损伤率为10.6%(24/226)。其中暂时性损伤38例,损伤率为7.0%(38/542),永久性损伤8例,损伤率为1.5%(8/542),均在甲状腺癌组。两组均无双侧喉返神经同时损伤病例。二次手术患者中1例发生喉返神经麻痹,3个月内恢复。3讨论甲状腺术后喉返神经损伤是声带麻痹的主要原因,伴有声嘶,发声困难,吞咽困难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2]。文献报道喉返神经的损伤1%~20%,尤其发生在恶性肿瘤,再次手术,或者术中未显露喉返神经的患者[3]。在本系列中,542例患者喉返神经的损伤率为8.5%(46/542),在以往文献报道的范围内,其中显露组RLNP(7.0%)低于未显露组(10.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状腺癌患者,显露组发生损伤的比率是13.5%(7/52),低于未行显露组的37.5%(6/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而在非甲状腺癌患者,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我们,甲状腺手术是否采用显露喉返神经,应因患者而异。对于甲状腺癌,由于手术的范围大,喉返神经的变异也大,局部的粘连重,在这种情况下,不显露喉返神经,而盲目的手术,容易损伤神经,造成并发症。而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肿患者,由于切除的范围有限,采用区域保护法就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甲状腺手术中采取喉返神经显露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甲状腺癌患者,在单纯的包块切除或甲状腺的次全切除中,区域保护法也能有效的保护喉返神经。在具体的手术过程中,因人而异的采取不同的方式,既可以保证手术的效果,又能缩短手术时间。4参考文献[1]张社芹,易文君,李志群,等.喉返神经显露在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中的意义[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8(5):484.[2]BrokHA,CopperMP,StroeveRJ,etal.Evidenceforrecurrentlaryngealnervecontributioninmotorinnervationofthehumancricophar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