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阅读教学不容忽视“对话”白村小学高志勇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需要交流和沟通,这就是对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但对话的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对话,而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因为,整体感知主要靠读,有所感悟主要靠读,培养语感主要靠读,情感熏陶主要靠读,积累语言更是靠读。因而,在这三方互动的“对话”中,尤其应以“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为最终出发点和归宿。阅读对话中的学生是能动的,他们是阅读对话教学中的主角、中心,是阅读对话全程的实践者、探索者。只有他们和文本真正对起话来,才能真正构建起文本的意义,为学生体验情感内化语言做好铺垫。如何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我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一课时,做了如下尝试:案例一师:阮恒在献血过程中的神态、心理、动作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问题继续来读课文,把表现出他变化的句子画出来,可以出声读,也可以默读。(生自由读书,并勾画。)师:读了这段课文,你觉得阮恒献血过程中心情是怎样的?生:害怕。生:犹豫。生:矛盾。生:痛苦。师:大家读的真好,那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例如,矛盾和犹豫是怎么体会出来的?生:我是从“他颤抖着举起手,然后放下去,接着又举起来。”这句话体会到他的矛盾和犹豫的。师:(语调低沉)对于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学生来说,对死亡的害怕是非常真实的。所以他才会颤抖着举起手来,放下去又举起来。为什么又举起来?生:他的朋友急需输血,迫在眉睫。师:(称赞的语气)看来,要想把课文读出感情来,还要联系上文的情境。(师感情朗读)师:谁再来读?生:我想读。(还是刚才那位学生,这一遍的读有了明显的进步。)反思:1.“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阅读对话中的一员,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教师引领着对话的主题、方向、进程。对话的主题往往是教师最先发起的,对话的方向往往是由教师调控的,对话的进程往往是由教师主导的。这其中最能凸现教师“首席”地位的,便是教师在对话过程当中,不断地倾听,及时的加以引导、点拨、激励。在总体把握文本内容和文本对话的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感知文本的同时顺利地走进文本。2.教师的范读在学生理解、感悟、练习朗读的过程中常常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是在和大家一起读书,这也正是我们阅读教学中所追求的教师的定位——平等中的首席。案例二师:刚才同学们读出了紧张、害怕、痛苦的表情,那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生说出文中的三句话,教师将这三句话用投影打到屏幕上。)师:阮恒由啜泣到呜咽,到哭泣,到最后的抽泣,我们感觉到他的痛苦在逐渐加深。谁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的心情。(一生读书,读得很平淡。)师:(创设情境,语气凝重)我们仿佛看到在草地上,一根针扎进了阮恒的胳膊,血正一点一点地从他的身体里抽出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他觉得自己的血要流完了。下面请大家读句子,一边想画面,读出自己的感情。(生自由读)师:阮恒矛盾、害怕,但并没有抽回自己的胳膊,这是为什么?再读这一部分,注意看阮恒的动作,再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放声读,师打断。)师:我建议你们默读,此时默读有助于你们思考。(生由放声读改为默读)师:读完课文和同学交流一下,能得到更多的收获。(生和周围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师:同学们就自己的体会一起来交流,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怕说错。生:阮恒在竭力控制自己的痛苦。生:哪怕再害怕,他为朋友输血的决心也没有动摇。反思:对话的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行”,而且还要让他们触摸到语文的“情”与“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用激情感染学生,使自己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都能在课堂上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效应。〈〈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特别感人的文章,应将纯真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我在全文的设计上,贯穿了一个“读”字,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朗读默读,(默读有助于思考理解,有感情的朗读是对所理解和感悟的一种表达。两种不同形式的读相辅相成,会促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主人公的心理。)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学生的朗读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平淡到感人;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也完成了由“感知”到“理解”直至“深入理解”的过程;学生的心理完成了从“平静”到“起波澜”直至“被感动”的过程。案例三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对朋友有了什么样的感受?生:所谓朋友,就是一颗心在两个身体里。师:说得真好,大家鼓掌。生:朋友是无价之宝,失去才知其珍贵。生:朋友,就是在危急的时候向你伸出援助之手的那个人。……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