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制度.ppt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1.3M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国家公务员制度.ppt

国家公务员制度.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国家公务员制度第一章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教学要点和难点:第一节人事制度与人事管理二、人事制度三、人事管理根据人性假设和环境观的不同,人事管理理论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时期:劳工管理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人被看作是被动的、纯理性的人;管理者通过“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对人来控制和摆布。行为管理阶段(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将人视为“社会人”;主张在关心人们物质利益的同时,通过给人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使每个人在和谐的环境中心情舒畅的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组织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们转而迷信量化管理;人性观又向理性经济人假设回归。综合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20世纪90年代)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潮就成为这一阶段的主流;人性观上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向社会人假设回归。第二节公务员与公务员制度我国2005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法》扩大了公务员的范围,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它要求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必须依法履行公职;使用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我国目前公务员的范围包括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审判和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以及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公务员法关于公务员范围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我国政治制度等基本国情以及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现实需要。二、公务员制度第三节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与模式严格考核与功绩晋升公务员定期接受考核,其考核内容依据不同工作对象而定。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晋升的依据。政治中立原则公务员不发表政见,不参加政党活动。法律保障的制度实行公务员制度的国家都有专门公务员法规,对公务员的身份、地位、权利和义务,以及对权利的保障程序,都作了详尽规定,使公务员职业稳定,并在法律上得到保障。强化培训的措施职前培训、参加工作以后的在职培训、强化培训等。较高的工资福利待遇。通过高薪,让他们廉洁奉公,更好地为政府工作。公务员工资福利的设计原则包括:同工同酬原则、定期提薪原则、平衡原则。讲求职业道德。西方公务员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包括:忠于国家、严守国家秘密、不准从事与本部业务有关的赢利事业、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不得公开发表政见或对政府施政任意批评。三、中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区别第二章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教学要点和难点:第一节国家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历史动因第二节公务员制度的产生与演变二、西方公务员制度发展演化的内在客观原因三、西方各国公务员制度的演进第三节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变革与完善系统机制的完善更新机制的演进公务员系统的更新机制包括以考试择优为前提的录用机制、退休机制、素质更新机制。激励机制的演进公务员系统的激励机制是指给予公务员报偿的机制,包括外附报偿和内滋报偿。监控机制的演进监控机制的演进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早期监控是行政首长的特权,具有自上而下的单向性特点。第二阶段的监控开始进一步健全系统那的监控机构,同时外部监控机制叶开始建立和逐步完善。监控的第三阶段的标志是公务员工会的产生。第三章中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沿革与发展教学要点和难点:一、中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思想二、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选官制度三、中国科举制度的发展阶段科举制度的优点:在选拔人才上实行竞争机制,择优录取。相对破除了选拔人才的等级观念,拓宽了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协调育才与选才的关系。科举制度的缺点:考试内容重经义,考试形式八股化科举让天下文人死读书科举常常以字取人,屈抑了不少人才科考中舞弊成风四、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影响第四章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教学要点和难点: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二、建立用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三、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方向四、《国家公务员法》对《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发展第六章公务员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教学要点和难点:一、管理体制及其分类二、西方各国的公务员管理体制三、中国公务员的管理体制四、公务员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五、中国公务员的管理机构第七章职务分类与国家公务员分类制度教学要点和难点:一、国家公务员职务分类的基本类型职位分类是一种以职位为对象的人事分类方法。它要求根据工作性质将公务员职位分门别类,形成职门、职组、职系,再根据各职系内的职位,按其工作难易、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进行分级归等,形成职级和职等,从而确定职位规范。以“事”为中心,事在人先注重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官等和职等相重合,级别与职务挂钩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两种发展趋势值得关注。一是两种分类方法的原有界限逐渐模糊;二是公务员的分类逐渐简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