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XXXX矿业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为贯彻执行好《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的要求,加快推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工作,我矿由淄博矿业集团设计院设计,煤科总院沈阳研究院提供设备和安装,建成了XXXX煤层永久避难硐室和XXXXX临时避难硐室两个井下紧急避险硐室,现正在积极进行验证的准备工作。一、XXXX煤层永久避难硐室XXXX煤层永久避难硐室位于XXXX煤层辅助运输大巷与XXXX煤层胶带运输大巷之间,距离副井口3200m,为XXX采区和XXXX作业人员服务。根据XXXX矿井的实际情况,XXX采区和XXXX各工种同时正常工作的人数在65人以内。根据《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永久避难硐室的额定人数,应满足所服务区域同时工作的最多人员的紧急避险需要,并考虑不低于1.2的备用系数,设计确定XXXX煤层永久避难硐室额定避险人数80人。设计XXXX煤层永久避难硐室由2个过渡室、1个生存室和4个辅助硐室组成,全长47.3m,生存室采用半圆拱断面,净宽5m,净高3.8m,净断面16.25㎡;钢瓶硐室采用半圆拱断面,净宽4.2m,净高3.8m,净断面14.02㎡。硐室采用锚网喷支护,支护厚度150mm,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0。XXXX煤层永久避难硐室于XX年XX月XX日正式开工建设:拆除原有风门后,采用风镐掘进两二氧化碳钢瓶硐室,每个钢瓶硐室掘进长度5.15m;在永久避难硐室内设置管道沟,管道沟布置根据管路安装平、剖、断面图挖设;过渡室采用向外开启两道门结构,第一道门采用既能抵挡一定强度的冲击波(抗冲击压力不低于0.3MPa),又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护密闭门,第二道门采用能阻挡有毒有害气体的密闭门;钢瓶硐室与生存室连接处、机电硐室(卫生间)与过渡室中间各设置一道门墙,采用砖墙240mm厚砖墙隔开,两者整体断面同生存室断面,门墙在施工时先预埋好管路,与门框一次性浇注完成,以保持其整体性。经过掘进成巷、喷浆、绑筋砌墙安门、预埋管路、铺底等工作,于XX年XX月XX日全部竣工,经验收合格,具备安装条件。由于避难硐室设备发货较晚,设备中途运输时间较长,直到XX年XX月XX日由煤科总院沈阳研究院专人对永久避难硐室设备开始进行安装。安装了供氧系统、过滤降温除湿系统、气幕洗气系统、环境监测监控和人员定位系统、供电系统、救灾通信系统、个体防护装备以及其他辅助设施。供养系统的安装包括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和压缩氧气供氧装置: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利用地面压缩空气作为气源,通过Φ108管路接入水、灰尘、油三级过滤,经过预先设置的减压器、浮子流量计、管路,为硐室内避险人员提供符合正常生存环境要求的空气;压缩氧气供氧装置利用储存在钢瓶中的压缩氧气,通过供氧装置为避险人员输出规定数值的氧气。过滤降温除湿选用新型专利过滤降温除湿集成装置,该装置是利用储存在钢瓶中的液态CO2作为动力源和制冷介质,通过配备规定数量的CO2和CO吸收剂同时完成过滤、降温、除湿功能。气幕洗气系统主要功能是释放大量气流驱除有毒有害气体,尽量避免有毒有害气体随着避险人员的进入而带入避难硐室内。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用于采集和显示硐室内外灾害气体浓度(如CO、CO2、CH4、O2)、温度以及硐室内部压力等环境参数,供硐室内避难人员掌握和判别灾害环境,并根据硐室内配套救生设备及时采取自救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逃生人员的安全;同时有利于地面救援人员掌握被困人员现状、通话调度和策划最佳救援方案。当发生灾害事故时,为准确掌握避险人员进出避难硐室的情况,设计在避难硐室两过渡室门口附近分别安设1台人员定位基站,与矿井XX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相连。避难硐室供电系统(含照明)主要用于避难硐室日常供电、日常照明、监测监控设备供电,并在遇险避难时,由备用电源箱提供应急供电和照明(不小于96h)。设置了直通矿调度室电话1部,设置调度通讯电话1部接入矿井井下调度通讯系统,实现避难硐室与调度室或救灾指挥部之间的通讯。个体防护装备主要由自救器、呼吸器组成。为了给避难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避难人员健康安全,在避难硐室内设置座椅、担架、急救包、食品、饮水、工具箱、指示标志牌、棋牌、卫生间等辅助设施。由于在整个工程安装过程中,部分设备到货不及时,造成安装停滞现象,在各有关单位积极配合下,严格履行合同约定条款,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终于在XX年XX月XX日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XXXX煤层永久避难硐室的安装。二、XXXXX临时避难硐室XXXXX临时避难硐室位于XXXX煤层辅助运输大巷与XXXXX外40m处,,硐室方位XX°,用于XX回采工作面人员紧急避险。设计XXXXX临时避难硐室由2个过渡室、1个生存室组成,额定避险人数30人。临时避难硐室设计全长5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