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的数学教案小学的数学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的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小学的数学教案1活动目标:1.体验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排列顺序。2.大胆地用语言表述排列的结果。活动准备:1.事先联系好一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配合幼儿活动。(也可利用图片的.方式)2.《幼儿画册》(第三册P7)。活动过程:1.谈话,引入活动。师:你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和宝宝一样高吗?2.游戏:比高矮。爸爸、妈妈和宝宝比高矮。提问:爸爸、妈妈、宝宝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引导幼儿学说“高的、矮的、最矮的”。请小朋友按照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顺序给三个人排队。换一个宝宝再次与爸爸妈妈比高矮。幼儿做相关练习。请幼儿翻开《幼儿画册》,仔细观察图中小动物的高矮,然后看清排列的标记,从不干胶纸上揭下小动物,贴在相应的位置上。鼓励幼儿互相检查,与同伴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活动延伸:提供四种高矮不一的物体,鼓励幼儿比一比,说一说。小学的数学教案2设计说明1.关注激趣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是一节课成功的前提,本设计通过选取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拔河比赛”情境引入新课,并追问如果4个班,每2个班都要比一场,一共要比多少场。因为是学生日常熟悉的情境,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2.关注问题引导。对于新课的学习,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实践固然重要,但离开了老师的引导,有时就会徒劳无功。本课时先组织学生动手连一连,再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的行动有了明确的方向,边操作边思考,有效地推动了教学的进行。同时在具体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更具时效性。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学具卡片硬币若干。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在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中,我们班获得了冠军,老师感到非常骄傲。不过我们是抽签决定对手的,只比了2场,如果4个班每2个班都要比一场,一共要比多少场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很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这一实际情境引入,从学生的亲身经历入手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小组合作,探究实践。课件出示教材103页主题图,请学生读题,明确题意。提问:小组赛时每2个球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多少场?1.理解关键句。“每2个球队踢一场”是什么意思?指名让学生回答。小结:“甲与乙踢”也表示“乙与甲踢”,与二者的顺序无关。2.自主猜测。一共要踢多少场?请同学们大胆地猜一猜,看谁能猜对。(学生猜测)3.组内探究,并汇报。(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卡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2)学生自由操作,老师巡视指导。(3)学生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老师给予订正、补充和鼓励。预设方法一每2个球队之间连一条线,这样就可以表示他们踢过一场比赛了。方法二把4个球队摆成正方形,按顺序一个球队一个球队地连。方法三画曲线连,4个球队依次排开。方法四用①~④代表4个球队,两两一组,写出6组搭配方法,即①②、①③、①④、②③、②④、③④。4.怎样做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不管用哪种方法,只要按一定的顺序找,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设计意图:通过找出题中关键句“每2个球队踢一场”,加深学生对题意的理解,了解比赛规则,化难为易,进而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5.做一做。(1)完成教材103页1题。学生实际演示一共要通多少次电话。(2)完成教材105页8题。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硬币模拟操作,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结果,和小组成员交流。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三(1)班要从4名同学中选择2名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一共有几种选择方法?2.老师买来5种颜色的铅笔作奖品,本周玲玲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请玲玲选2支不同颜色的铅笔。玲玲有几种选择方法?3.用天平称物体,现在有1克、2克、5克的砝码各一个,用这三个砝码可称出多少种不同质量的物体?小学的数学教案3教学过程:一、复习有关倍数、分数和比的知识教师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已知甲数是乙数的6倍,那么(1)乙数是甲数的;(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6):(1):(3)甲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6):(7);(4)乙数与甲乙两数和的比是(1):(7)。教师:通过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中数是乙数的几倍。那么乙数就是甲数的几分之一。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也可以把乙数看作1份,那么甲数就是6份,甲乙两数的和就是7份。这样,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甲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