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甘肃省金昌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初中语文.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08年甘肃省金昌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初中语文.doc

2008年甘肃省金昌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初中语文.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8年甘肃省金昌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语文试题说明: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经过前段时间的复习,你的语文水平必然有所提高,这份试卷将是对你语文学习的一次检测。相信你肯定能轻松地完成。留意把字写好,安排好时间。祝你成功。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顺次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承载模样缭绕朝觐A.zǎimórǎojīnB.zǎimúrǎojīnC.zàimóràojīnD.zàimúràojìn2.选词填空。(4分)这样布置后,它打开了它的云库,拨给这区域的,有()的云,()的雾,()的霞光,()的云海。(倏来倏去雪浪滚滚扑朔迷离绮丽多彩)3.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同学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两段评语。要求:(1)指出分析存在的问题;(2)请就写作与生活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谈一点看法。(80字之内)(4分)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鱼丝湿润了我燥热的心。(1)(2)4.请根据课文将下面的文句补充完整。(6分)(1),犹抱琵琶半遮面。(2),映日荷花别样红。(3)春潮带雨晚来急,。(4)马上相逢无纸,。(5)不知何处吹芦管,。(6)《陋室铭》中点明宗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仍以“幸福是”开头,恰当援用古诗词名句,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6.名著浏览。(5分)时值隆冬,天气酷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1)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作者是。(1分)(2)“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史书《三国志》中只用五个字作了记录:“凡三往,乃见。”《三国演义》中,作者却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请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类区别。(2分)(3)选段在写法上有哪些显著特色?(2分)7.综合实践。央视青歌赛的综合知识考核不断备受关注。有些歌手给出的错误答案堪称“经典”。问:“杯水车薪”这一成语是什么意思?答:”用一杯子水作为给车夫的工钱。问:“焚书坑儒”是什么朝代的事?答:宋朝的铁木真问:“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何朝代的哪位农民起义领袖写的诗?答:秦朝。李世民。问:人类历史上的“两河文明”是指哪两河?答:黄河、长江。(据2008年4月10日《文摘报》)(1)探究一下,这一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问题?(2分)(2)对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人们的认识并不分歧。有人说,歌手亟需提高本身的文化素质;也有人说,术业有专攻,没必要用这些“综合知识”为难歌手。你怎样看?(3分)二、古诗文浏览(23分)(一)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7分)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村中人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逐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怅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人问津者。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缘由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形状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先人定居桃花源的缘由是: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以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12.陶渊明生活在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