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创意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优质17篇)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我们应该注重保持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对所总结的内容进行概括和归纳。2、别人的总结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创意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一共渡节日。幸福难忘。设计说明。1让学生读中体验,读中悟情,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读贯穿始终。2巧妙的运用音乐,录像辅助教学,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3让学生通过想象,体验情景,通过想象总理和傣族人民祝福祝愿的话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4通过学生读读,写写,划划,和表演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的探索,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创意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二1、会认“凤、凰”等12个生字,会写“龙、恩”等12个字,其中“凤凰”要求会认、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3、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了解1961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4、观察插图,分清主次,注意景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了解1961年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1)由于课文所述内容年代较远,学生又对周总理了解不够,影响对课文所表达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心相连的深厚情谊的感受。(2)限于生活阅历,学生对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泼水节了解甚少,须作简要介绍。多媒体课件。一、扣题设问——直奔主要内容。1、板书课题,读课题。2、问题导入:(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难忘的?(两个问题涉及全篇,引导学生直奔课文主要内容。)。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轻重、停顿和速度,进入意境。4、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画出不理解的字词。5、学生就字、词质疑(如凤凰花、泼水节、象脚鼓、龙船、祝福等。)。6、教学第3自然段——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课文第3自然段运用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语,生动地再现了当时欢乐、热烈的场面。教学时用“找一找,议一议,读一读”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这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表现力。注意带点的字、词。“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7、议一议,读一读。8、以问促读。(2)地上撒满了花瓣,江面是一条条龙船,天空中是一串串花炮,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撒满”说明花瓣很多。“撒满的凤凰花瓣像鲜红的地毯”表达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贵宾的情感。“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很多,是一个十分壮观、特别喜庆的场面。“欢呼”说明人们很兴奋、很激动。)。(3)“周总理来了!”句中的感叹号表现了人们的一种什么心情?试加体会并读一读。(4)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欢迎周恩来总理的到来!请同学们齐读第3自然段。看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好这一段。(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二、教学第4自然段——借助插图感受人物和情景。课文插图色彩明丽,所有人物栩栩如生,似乎洋溢欢声笑语。借助插图,既便于讲述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感受热烈的气氛,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1、图文对照阅读。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投影放大课文插图,引导观察图画。)谁来看图说说“今天”周总理的打扮。(他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哦,周总理今天穿着傣族服装,和傣族人民打扮得一个样,显得多么亲切呀!谁再看图,说说总理脸上的表情。(笑容满面、和蔼可亲……)。师:周总理为能和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课文里用笑容满面来表现总理高兴的心情,请你也笑容满面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2、你能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吗?(学生练说)。(设计意图: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对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本段文字集中反映了图画表现的情景,因此应指导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加深感受。)。三、教学第五自然段——训练朗读。1、指名学生分别读本自然段中的三句话,并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写了什么?2、教学多音字“盛”。教师引读第2、3句,引导学生体会泼水的热烈场面。3、默读第5自然段。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4、结合第2句进行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的亲民之心、爱民之情。抓住描写周总理泼水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回答:(1)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2)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3)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愿他们——。(4)练习句式,用“一边……一边……”“一手……一手……”说话。5、练读第3句。告诉学